还珠之苏醒_作者:害群之猫(19)

2017-03-30 害群之猫

  那乾隆的态度就更值得琢磨了……

  无论谁去求qíng,这位万岁爷一律都用一种痛心疾首的目光,满目控诉的望着你。

  简直就像你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一样……【纠结】

  连最是脸皮厚的和亲王都顶不住了……

  可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啊!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这世上除了天生的哑巴,谁又敢说自己从没说错过话呢?

  莫说一贯臭名昭著的几大家族,便是素来家风严谨子孙出众的几家,也给揪出不少篓子。

  苍天啊!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不管什么地方,自然永远少不了好勇斗狠的宵小之辈。

  有的人,自己活不了也要拉个垫背;

  有的人gān脆豁出去蹲几个月班房,大丈夫能屈能,伸来日方长;

  有的就此恨死了太子,准备风头过了在慢慢对付他。

  对于这些不怀好意的小心思,太子殿下统共说了三句话,就让他们彻底哑火了……

  “此次涉案者俱众,故而只办首恶,余者从轻。”

  “所有奏本留中,以量罪行之轻重,待孤同皇阿玛商议之后,在做分解。”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望尔等体察上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是已然内伤呕血的满朝文武……

  从古到今,帝王一怒无不是伏尸百万的。

  一则是为了体现帝王之威,二则是为了警戒世人。

  从来没见过太子这么办事的啊?这不是明摆着徇私舞弊吗?众人不由得打挠其头很是费解。

  可是慢慢的,有聪明的人就转明白这个弯弯儿了——太子殿下好灵巧的心思啊!

  其实在这件事qíng里,根本谈就不上什么徇私舞弊。

  正所谓法不责众,此次涉案者如此之多,那么放掉大部分追究小部分,就成了必然之举!

  这还何谈什么寻私呢?

  而且‘只办首恶,余者从轻’这句话实在是很有味道。

  只办首恶?谁是首恶?说白了,还不是由太子和皇上来定夺。

  给皇上找不痛快了,皇上记住你了,你是首恶了。

  给太子爷下绊子了,太子记住你了,你是首恶了。

  四处活动关系上窜下跳?

  嘿嘿嘿~圣上和太子都记住你了,没跑~~你一准儿是首恶了!

  啧啧,太子殿下‘笑里藏刀,棉纳藏针’的本事真叫绝啊!

  没瞧见皇上被众人缠的极尽哀怨的视线,瞬间就变得神采奕奕了吗。

  尤其那句‘奏本留中,以量罪行之轻重。’简直让人叫绝啊!

  世人都有侥幸心理,在答案没有揭晓之前,无论多荒谬的希望,也能成为他救命的稻糙!

  只要有这个‘止渴的梅子’,那些人就不会想到狗急跳墙,就不会豁出去鱼死网破!

  越是罪孽深重的人,就越是惜命!

  他们在害人的时候,从不畏天理报应,却又在高官厚禄的时候,最惧怕天理报应。

  只要有一根救命的稻糙,他们就会连滚带爬的追逐上来,苟延残喘。

  岂不知……

  他们以为的‘救命稻糙’其实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糙!

  再没有比给了希望在彻底的剥夺,更能消灭人的意志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正悟出这些的人,哪个不是心明眼亮的人jīng。

  一个个偷偷擦掉脑门儿上的冷汗,继续耷拉着脑袋装聋作哑。

  这天下,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天下,想活命还是‘体察上意’吧。

  太子殿下说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如果是犯了小错的,却不识时务的给孤添乱,孤自然可以给你改成大错!

  ‘无则加勉’即使你一点错没犯又怎样?孤说你错你自然就错,yù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是小永璂坏心眼欺负人的分割线——————————————

  一脸悠哉的太子殿下,漫步在御花园的小道上,那个翩翩啊~那个谪仙啊~

  跟在永璂身后的吴书来,深觉自己这膘肥体壮的模样很是破坏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