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瑾这个时候没有发现,不但是林妹妹听得很是入神,这个时候,就是那些丫头们也是一脸的严肃,全神贯注,连林如海和贾敏就站在后面也没有发现。是的,这个时候,贾瑾的听众已经恨多了,可是他似乎是圣人附体一样,一脸神圣的说着这些话,连周围的qíng况也不再看在眼里了了。内心的小人在不断的叫嚣,这个时候,我不是一个人,我代表着千千玩万万的穿越众,我要把后世的理解拿到这里来,让你们开开眼。
乌鸦飞过,黑线无数!
继续:“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qíng烦躁就开骂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就是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qíng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说到这里,贾瑾觉得口有点gān,砸吧了一下嘴,立马就有机灵的丫头递上了一杯水。贾瑾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姿态了,来了一个牛饮,然后,继续开讲,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这是在《百家讲坛》上给人上课呢,那个慡啊!最诡异的是,就是有几个看到林如海的丫头想要打招呼,也被林如海制止了,还保持这深思的表qíng,看着贾瑾,看样子,他也是想知道这个在江南也得到了偌大名声的小子,到底有多能侃!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西汉的时候有一位"大儒"董仲舒,我们且不说他是对是错,他能推崇如家教义这一点来说,绝对是里了大功的,不过对于真正的理解圣人的教诲,恐怕还需我们后人不断地探索了。而如今翰林院也好,国子监也罢,还有全国的大儒们,正在根据各个史书,传记等等,开始用还原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来重新阐述圣人的教诲。相信,在圣明天子的治下,一定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董仲舒,让我朝成为真正的儒家盛世。”
搞传销啊!贾瑾觉得自己这一通忽悠真的是很成功啊!其实他本人那个其实真的很不喜欢这个董仲舒同学的,不说别的就是那个什么"三纲"就很要人命:"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yīn阳之道。君为阳,臣为yīn;父为阳,子为yīn;夫为阳,妻为yīn。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这东西就是一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夫为妻纲",则为历代男人所推崇。这"纲"是什么意思?君为臣纲,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这个"纲"的厉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没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纲"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