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掰着手指头一算,就有了主意了。让人通知了林如海,就说这林逸的婚事皇帝给了恩典了,等他会试之后,由皇帝指婚了。
得,这下子看着林逸这个乘龙快婿有点眼红的一个个都歇菜了。
另外正好这一年贾赦在新皇登基施恩的时候得了个工部尚书的职位,正式成了从一品的官职。再加上他在工部这几年,又一次huáng河泛滥,但是受灾却是历年以来最少的一次。他全程监督的那几条河段愣是没有出现险qíng,借着这个借口,皇帝把他的爵位也升了一升,继承了当年荣国公的荣字封号,又恩赏了一个靖字,成了荣靖伯。
贾珍那个高兴啊,自家老爹那是安成伯,如今西府的叔叔又成了荣靖伯,一门双伯爵,虽然还是比不上当年的双国公,也和史家的双侯差了一些,不过在这个京城,贾家终于也算是回到了顶级权贵的圈子里了。绝对是值得举族欢庆啊!
第一个受惠的就是弯弯了,立马就有了新的人家上门,还都是一些四品人家,京城谁不知道啊!这贾家姑奶奶里前三个夫家都没落了,但是他们有福啊,有一个好舅舅,几个孩子都是这荣靖伯家养大的,姑娘的教养也都是贾家的教养嬷嬷负责的。看看那个嫁出去的李瑞娘就知道了。那绝对是大家主母的做派。规矩什么的都是鼎好的。这贾家的姑娘那不是进宫选秀就是还小,这有这个表姑娘待字闺中了,手再不快点,这样的好媳妇那可就是要错过了,不说别的,这定了这章家的姑娘,那可就是和贾家,林家,史家,北静王府还有公理的贾贵人都连上了亲了。多好的关系啊!
于是乎等贾枚拖着邢夫人和贾赦出面相看的时候,那个热闹啊!最后选定了镇国公牛家的庶子。真的是一片的哗然啊!那是谁都没有想到啊!
其实这个建议还是贾瑾出的,这孩子那是什么事qíng都要cha一手啊!按照贾瑾的说法,那就是这镇国公家那是几代的忠良,最不会出岔子的人家了,这样的人家保险着呢。再说了,庶子吗,那是要分出去过的,生母还是个早逝的,到时候弯弯可就是当家主母的身份了,也少了在婆母面前立规矩不是,还能多回几趟的娘家呢。三姑姑这里也能多些孝敬。
再说了那个庶子武艺不行,可是读书还是可以的,人也温文尔雅,才不过14岁,如今也是秀才了,这样的成就也算是个好的了。这武将家里难得出个读书人,以后也不会不受重视。
最的是这样一来,也算是和镇国公家里连上关系了不是?咱们家虽然是武将出身,可是这么些年都没有摸过兵权了,史家也是jiāo了兵权的,以后家里的子弟要在武将上有所成就还是比较麻烦的,如今有了这个镇国公,那就好多了,要知道,镇国公有一个女儿是新皇舅舅家的侄媳妇。这关系虽然有点拐弯,不过却也是保证了他家兵权不会被猜忌了。
世家大族,这联姻可是代表着多重意义的。从这层层叠叠的关系网中要找出,人又好,家世有合适,还要对家族有利的,那可是废了老鼻子劲了。不过好在那时大家都满意啊!就是老牛家也觉得很是合适,什么?你说章家没落了?配不上?狗屁,你没有看见这章家的小子是进士了?这可是文人。懂不?再说了当年章家可是出过大学士的人家。那也是书香世家,书呆子不懂的营生,家产没了,那不是正常的吗?只要这大家门第没有败落,那就还是世家子弟。再说,你没有看见这是贾家养大的孩子?也是大家闺秀的教养!你没有看见人家这是嫡女?(章家的孩子是庶出,不过这不是一到京城就是嫡母教养吗?人家都以为是嫡出的,不然这贾家gān嘛帮外人养孩子不是?可见这贾赦心软的让所有人都看错了他啊!再说后来这贾枚还真是改了族谱了,把两个孩子记到了自己名下了不是。那就是真的成了嫡出了呢!)
连着两年,贾家以及一竿子亲戚那是忙的晕头转向啊!就连贾珍家的贾荷也定了亲嫁人了,还是宗室,原来大皇子的长子,如今的礼郡王,当了郡王妃。虽然贾家自己心里不是很愿意结这样的亲事,不过却是皇帝下得旨,是皇帝的恩典,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好在这孩子被自家老爹当年的造反事qíng给吓得不行,如今那是老实的不得了。生怕这皇帝叔叔拿自己开刀。想来一个安稳的闲王就是他最大的追求了。贾家的女儿日子应该也是可以不错的。
等到这年深秋,林逸从江南传来中了解元的时候,贾瑾已经快17岁了,已经成了正六品的内阁侍读,人称小阁老了。当年12,3岁入宫的贾瑶也已经快15岁,并且成为了嫔,封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