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瞧见灾qíng更为严重的秦国居然还有着如此的兵力,能够顷刻间攻下一座城,无不大吃一惊。
这时候,韩国朝堂上就出现了一种声音,要与秦国jiāo好,如此一来别的国家看在qiáng秦的份上就不会来欺rǔ他们韩国,就能够为韩国谋取发展的时间。
韩非是头一个站出来反对这种话的,“秦国的láng子野心尔等不知吗?怎么还能说出将韩国送到秦国口中的话?!”
一个大臣就站出来说道:“我们知道非公子的顾虑,但是您想要在韩国变法,却也不是一日两日能成的事qíng,如今的我们就像先前的阏与一样,如果秦国打过来了,我们还能支撑多久呢?倒不如在这个时候先假意附和秦国。”
韩非的确想要申不害一样变法qiáng韩,只是苦于韩国积弱已久,他又受到重重阻挠,时日尚短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并且正因如此他才更进一步了解到了秦国的qiáng大,更是无法赞同这等言论。
“秦灭周,意在天下,韩必是首当其冲,怎么还会放过韩国呢?”因口吃在身,韩非在朝堂上争辩的时候往往没办法像他的文章一样引经据典更具说服力。
韩王听着他们的争辩,忽然看着韩非说道:“既如此,那么韩非,你入秦吧。”他显然打的是和之前疲秦差不多的主意,不过这回却是明着安cha一个人过去为韩国争取利益。
韩非猛地抬头看向韩王,满脸震惊。
韩王虽然感念韩非之前在韩国危急之时站出来,也承认他是个有才华的人,可是韩非的变法他却没有看到任何的效用,反倒是引得了其他大臣怨言。
既然这样,倒不如让韩非去秦国,用他的文采知识和口才为韩国争取更显著的利益。
韩非看着韩王眼底带着隐隐不耐的神qíng,又看了看其他大臣满意的表qíng,四肢百骸都像是浸入了寒凉的冰水之中,明明还不是冬天却冷得他直哆嗦,他张着嘴但没有说出任何一个音,好似口吃更加严重了一样。
他错了吗?
一向自信的韩非突然冒出了这种想法。
他闭上眼,深呼吸,跪下来郑重地行了一记大礼,用那带着颤抖的声音回道:“臣……必、不负、所望。”
第四十六章 再攻橑阳韩非至
却说叶煜这边。
叶煜也不是没想过绕开橑阳这个肯定会被重点防守的城邑去攻打其他的城,可是此处有太行山和漳水阻隔,就算翻了过去往北是重重山峦, 往南临近邯郸与武安, 若是攻过去那就是直接对赵国全面开展了, 目前秦国还没有那个打算,就算有, 也不会是用他和他身后算不上jīng兵的五万人去点燃这个导火索。
橑阳几乎是当下唯一的选择,凡是长了眼的都知道秦军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橑阳。
橑阳比阏与还小些,放在寻常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个开胃菜, 大军路过的时候就能顺道攻下来的那种, 可是如今却成了叶煜苦恼的对象。
不过就算还在寻思中,叶煜也没忘了派遣探子去查查橑阳此时的兵力。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总是不会错的。
其实先前没得到什么赵军几十万大军的痕迹,他估计橑阳的兵力也就十万不到, 可最为担心的却不是兵力问题, 而是将领问题。
虽然廉颇、乐乘等人因为赵王的作死已经离开的赵国前往他国, 但是赫赫有名的与白起同为武安君的李牧却是仍受重用。
不是叶煜过于自卑,而是他有自知之明。
从军之前他尚能说出些什么以四大名将为目标的豪言壮语,但如今见识了那战场上刀光剑影、战场下的琐碎后勤以及对峙之时的斗智斗勇后,他已不似当初那般少年意气,至少是沉稳多了,心中目标虽是没变,却多了几分脚踏实地、埋头骨gān,少了些高谈阔论。
他对真正的李牧所知不多,可也能从蒙骜来推测,他知晓自己是决计没有办法靠着不算jīng良的五万人从李牧手上占到什么便宜。
李牧不是韩非那般军事经验浅薄的人,他那点小伎俩恐怕在李牧手上一个回合都走不了,到时反而白白葬送了大秦的士兵,指不定还会落得个赵括的下场。
在谍人探子尚未回报之前,叶煜也没闲着,他虽然忌于李牧,可若是什么中上等的将领他还是自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总不能因为一个猜想就断了攻下橑阳的计划。
橑阳不是什么大城邑,背后的漳水和太行山断了秦军攻赵的路,也同样断了橑阳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