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好秦_作者:依韵黎(45)

2017-03-17 依韵黎

  蒙骜听到叶煜猜到了赵韩两国的打算时其实是有些惊讶的,杨端和还是因为得到了一些qíng报才确定的,可叶煜是不可能接触到那些东西的,他是仅凭一些细微之处就察觉到了,所以蒙骜也不介意多说两句提点一下。

  “信陵君yù助赵国,然有其窃符救赵在前,魏王此次不会同意的。”蒙骜怎么会没有考虑过魏国呢?但作为一个大将军,他深知信陵君窃符举动对魏王造成的影响,虽然时间的流逝让魏王没有追究这一事,但是心中必然是有所芥蒂,若是信陵君再次提出要帮助赵国,想必魏王一下子就会想起旧事,怎么可能会同意。

  叶煜稍加思索便说道:“信陵君门客三千,贤人无数,若他yù助赵国,何尝会没有说服魏王的谏词呢?”

  蒙骜听他这么一说,也思索起来。信陵君上次能让魏王的宠姬去去窃符,这一次怎么不能说服魏王身边的人加以劝说呢?

  过了一会儿,蒙骜派人把蒙武和杨端和找来,又让叶煜坐在了席上。

  蒙武和杨端和很快就进来了,他们也知道了叶煜的推测,都沉思起来。

  以蒙骜手下秦军现在的状况,若是赵韩联军那是不惧的,但若是在加个魏国怕是有些吃力的。

  固然可以让秦王派兵支援,可是派兵是瞒不住的,三晋若是知道的消息提前行动,那么援军就来不及了,而且从地图来看,秦兵现在是深入太原,若是援军要过来,很有可能遭到韩国的拦截。

  敌在暗,我在明。

  谁也知道三晋打算什么时候出击,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呢?

  “若是让谍人进言,使魏王不接受信陵君的谏词呢?”杨端和提到。

  蒙武回道:“不妥,从赵韩二军看来,此事已经筹备了有些时日了,魏王怕是已经允了,此时进言已无用处。”

  蒙骜这时看向了叶煜,他问道:“你既能察觉此事,可有何想法。”

  叶煜不说别的,反倒看向了蒙骜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敢问将军,若是此事非秦所起,信陵君领兵挂帅,且来秦国求援,您觉得——王上会答应吗?”

  蒙骜听后,一下子站起身来,他的神色异常凝重。

  作者有话要说:  ①乐叔,乐毅之孙,生卒年不详,汉华成君。(没有对其功绩的任何介绍,估计那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可能是荣誉爵位的样子。)

  第二十一章 军中论计坏合纵

  或许在后世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当下,贤德之人的影响真的是非同一般。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四君子之首的信陵君。

  蒙骜的反应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叶煜刚才的那个问题。

  如果信陵君来秦国借兵,秦王会借吗?

  当然会借,为什么不借呢?

  大概谁都会这么想。

  信陵君窃符的事qíng的确让魏王心中存有疙瘩不假,但是在更多人看来,那是大义之举。

  信陵君素有贤德之名,首先帮他完全不用担心像帮秦国那样到头来被坑一把,其次帮助贤人名声上听来也好,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自己的国家遇到危难了,他也能像窃符救赵那样来帮忙。

  这样一个送人qíng的机会,为什么不借呢?

  再说了秦国如今越发越往东扩展,各个国家都不放心,如今有个大好机会合纵抗秦,说不准还真合了他们的心意。

  蒙骜显然也想到了合纵之事,他再度挥手招人唤来耳目和游士。

  “信陵君要合纵?”杨端和虽然慢了点,但也想到了这一重。

  蒙武想明白后则是大惊,“若是信陵君求兵,岂有不成之理?这该如何是好啊。”

  “切莫慌张。”蒙骜重新坐了下来,除了面色凝重了一些,他一点惊慌的神态都没有出现,“此事还尚未核实。”

  耳目和游士各来了一人,蒙骜也没来得及让他们坐下,刚进了帐子就把几人的推测说了出来。

  “你们觉得,这事有无可能?”末了,他问道。

  耳目答道:“先前多是注意赵韩,倒是少有关注魏国,此事我还得回去查一下魏国的出使qíng况。”

  游士却说道:“虽尚无凭据,但依我之见,三晋联军有八成可能,合纵有六成可能。”

  一时之间帐内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这个几率真是太高了。

  蒙骜双手置于大腿之上,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说道:“此事切记保密,万不可叫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