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漫同人 > [梁祝]英台大大带我飞_作者:林知(70)
八月初的时候,书院里来了一个身着麻布衣服的人。
马文才他们被阿成请到周先生那里,看见这个人时还有些奇怪。
那人腼腆一笑,道:“逸华,信斋,山伯,我是宋恒霁。”
马文才差点跳起来,他自己盯着那人脸瞧了瞧,这才认出来。“宋先生换了身打扮,梳了头发,我都有些认不出了。”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神qíng,比起以往的颓废,此时却显得坚定,仿佛长大成熟了许多。
祝英台问道:“宋家糟了难,你如今怎样了?”
宋恒霁坦然道:“比起以往在家中的日子辛苦了许多,不过比我独自在外时要好些。如今已没有宋家了,我同阿父阿母,两个兄长还有我那阿姐一起,准备往更南方去。”
“你们往后如何生活?”马文才一脸担忧,道,“身上银钱可够?”
宋恒霁谢过,道:“往日我在外头也认识了些人,就是卖卖字画也够一家嚼用。再说我那两个兄长是有本事的,先前藏了些钱,打算做些买卖,尽够了。你们也别同我联系,毕竟宋家犯了大事,我们几个能保住xing命已是万幸,你们别牵连上。”
马文才脸上露出些伤感,他晓得宋恒霁这回来是与他们道别,此次一别,恐怕毕生都无缘再见了。
宋恒霁见他这样,嘴巴又笨起来,他将随身带着的包裹塞给马文才,道:“你以前说叫我送你些画的,这些是我最满意的一些,你拿着,往后还要好生练字。”
马文才忍不住一笑,郑重接过,道了声“保重”。
宋恒霁挠挠脑袋,转身离去。他稍稍佝偻着身子,看上去不过是最普通的百姓,任谁也想不到,他曾是宋家一员。
马文才看了看身边的祝英台,心中打定主意,绝不与他、与自己的家人分开。
宋恒霁离开没几天,朝堂之上梁家突然发难,矛头直指马家与祝家。
等马文才与祝英台收到消息,马太守已被停了太守之职,祝家也有好几人被勒令反省。连早已隐退在家的祝公远都挨了训斥。
梁家所寻的名头不是别的,正是与宋家合谋,有逆心,证据就是当宋家起兵向都城进发时,未与会稽郡jiāo战,两家必有勾结。至于祝家,南迁之时便侨置会稽郡,与马太守家互有来往,连两家的儿子都成了同窗,私jiāo甚笃。
梁家说话并无确实的凭据,空口白牙便咬住了他们,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在杀jī儆猴。
马家大本营在蜀地,在朝堂上向来默默无闻,恪守中庸之道。唯马太守一支在外,被梁家单独点出,便是一种警告,叫马家继续缩起脑袋。
而祝家是继宋、齐二家之后,数一数二的大世家,只是他们从不像齐家那般招摇,也不像宋家那样焦躁,向来稳稳当当,不曾有什么差错。南迁之后,祝家实力有所损伤,更为收敛,只是底蕴犹在,成了梁家的眼中钉。亦是警告其他世家,莫要轻举妄动。
但若仅仅是梁家说几句话,祝、马两家并不会在意,却不料圣上竟准了梁家的上书,这背后的意味,才真正叫人胆寒。不仅祝、马两家如此,其余世家均明白,圣上这是对世家不满,想要重新树立皇权之威。一时间,颇有些人人自危。
至于梁家到底是受命于圣上,还是恰好做了圣上手中的刀,反倒无人在意。
马文才收到消息后,当日便收拾行装,准备第二日便回家。父亲被停职,兄长还在“养病”,家里怕是要有变化。
祝英台也gān脆同他一起,马太守在外稍显孤立无援,他多少要看顾着些。
当天夜里,马文才心中总有些惴惴不安,满脑子都是家中可能的麻烦,也在思考未来的出路。
祝英台同他并肩躺着,两手相握,一样毫无睡意。
两人一夜无眠,睁着眼睛,直到约莫丑时。
丑时往往是人睡眠最沉、最难以惊醒的时段,整个书院乃至整个万松岭都笼在一片寂静之中。
这万籁俱寂的时刻,东厢北屋门被推开的声音有如惊雷,炸响在两人耳边。
马文才刚想出声,被祝英台捂住了嘴。
第36章 人祸(下)
马文才不自觉抓紧了祝英台的手,用眼睛看他,身上已经惊出一层汗。
祝英台放轻呼吸,将手从马文才嘴上移开,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而后缓缓伸向枕下,抽出一柄短匕首。
马文才心中一紧。这匕首是祝英台随身携带用于防身的,从没见他用过,他只希望今夜也别要派上用场。
然而,天不从人愿。窗外有道人影飞快闪过,停留在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