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_作者:生煎包大战小笼包(134)


  呜呼哀哉!
  可以说,北宋末年就在这无穷无尽的党争政斗中消磨了,在这个以斗争为主旋律的朝堂上,所谓的“变法图qiáng”、“恢复旧制”、“利国利民”早被朝中的相公们抛诸脑后。
  当然,眼下距离“党人碑”的设立,党争白热化还有十八年的时间。就目前的qíng况而言,司马光还朝对慕容复还是有些好处的。只因司马光与苏轼是好基友,司马光上台后很快就起复苏轼为朝奉郎知登州。从汝州团练副使到朝奉郎知登州,那便是从一个没有编制的民兵副队长一跃成为朝廷正六品的官员,苏轼由此恢复官身,自然是可喜可贺。
  开封府判官诸葛正我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通知了他的新酒友,目前除了大朝会有当背景板资格,其他时间连门外听政的权利都欠奉的慕容复。收到消息的慕容复自然很高兴,他熟知历史,知道有高太后与司马光相助,苏轼很快就将时来运转,犹如搭了火箭一般在短短十七个月内连升十二个官阶。而等苏轼回朝,慕容复更有望从国史院搬运工这一苦bī职务中解放出来。
  诸葛正我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慕容复脱难在即,这便含笑举起酒杯道:“我这就先恭喜慕容大人了!”
  慕容复心qíng也不错,当场就把酒gān了,对诸葛正我言道:“诸葛兄若是得闲,三日后小弟为你引荐一位朋友。”
  诸葛正我虽身在官场,但与江湖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听到慕容复此言,他立时把眉一挑,了然问道:“可是丐帮新任帮主乔峰?”
  “正是!”提到乔峰,慕容复的目光不自觉地变得柔和起来。不得不承认,有乔峰在,很多事qíng慕容复都省心了不少。“小弟的表妹将来汴京与小弟汇合,托了乔兄相送。”原来慕容复在高太后召司马光入朝后便已派人去汝州接苏轼的家小与王语嫣进京,也好免除他们随苏轼奔波之苦。反正再隔几个月,苏轼也是要上京的。在原本的历史上,苏轼的幼子苏遁正是死在了这一场跋涉中。而现在有一向靠谱的乔峰一路护送,保证一个都不少。
  诸葛正我见慕容复神色轻松,也忍不住微微而笑,当即回道:“久闻丐帮乔峰之大名,正该一见。”汴京百姓不知无忧dòng覆灭的真相,只当是先帝圣明禁军得力。诸葛正我却深知内qíng,从不敢小瞧他面前这位允文允武心狠手辣的探花郎。而能被慕容复放在心上的人,那就更加不会是什么小角色。诸葛正我虽说也身负绝顶武功,但思想却是纯粹的儒门正统,对“侠以武犯禁”的说法深以为然。他投身官场,其目的正是要借朝廷之力收束那些自负武功无法无天的江湖人士,希望能将他们的本领用在为国为民上。他与慕容复相处大半年,深知慕容复与他一般理念,以将其引为挚友。这挚友的挚友,那当然更有理由一见了。
  第二天,慕容复与秦观二人前去迎接苏轼的家眷。即将到来的元祐元年是哲宗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各地封疆大吏、军队将领乃至各属国使者都要前来汴京为年仅九岁的小皇帝贺新chūn。除此之外,更有司马光在朝中大展拳脚,旧党官员纷纷起复入京,新党官员则黯然离开。一时之间,这来往官员竟将官道挤地满满当当。
  莫约过了晌午,熙熙攘攘的官道上终于出现了乔峰等人的身影。苏轼如今不过是六品官,他的家眷虽说不少,可这次来汴京能带的随从仆役却并不多。哪知这回见到人,除了乔峰之外,与他们的同行的竟还有不少身穿甲胄的军中士卒。
  秦观诧异不已,不由自言自语地道:“老师什么时候跟军中有jiāoqíng了?”
  “去看看。”慕容复却隐隐觉得那些士卒有些眼熟,随口应了一句便策马上前。
  到了近前才发现,果然是熟人。慕容复赶紧拨马想跑,可却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身材魁梧面色黑沉的种谔一把拽住他手中缰绳,yīn森森地自牙fèng里挤出一句:“探花郎,怎么刚一照面就急着走啊?”种谔与慕容复早已相识,更十分欣赏他的才gān,当初为其谋了凤州助教的官职,已是把他当自己人来培养。哪知这自己碗里的菜不给自己面子跑去科举赴考,结果却只得了一个八品官衔。如此丢脸,实在是教种谔又气又恨,气慕容复不识抬举,恨朝堂相公们不识英才。
  慕容复嘴角一抽,急忙滚下马背。“慕容复见过种经略。多年不见,经略风采依然,当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他话音未落,邓百川又自种谔的身后冒出头来,老老实实地行礼道:“属下见过公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