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_作者:生煎包大战小笼包(185)


  马蹄声渐次递进,苏轼仰头看了一眼将陪同慕容复远赴西平的乔峰,轻声道:“乔壮士,我把明石jiāo给你了。”慕容复远赴西平,战乱之所九死一生,可他却把身边得用的人手全留给了自己,只要乔峰陪他同行。
  乔峰深知慕容复武功了得,实在看不懂苏轼的离愁。只是见学士神色哀伤,他还是万分配合地滚下马来,拱手道:“学士放心!有晚辈在,定护慕容周全。”
  “那就好,那就好……”苏轼哽咽着点点头,最后又看了一眼慕容复。“记得书信回来,为师……走了!”低头自袖中掏出一方绢帕狠狠擤了擤鼻涕,转头登上马车,掉头离去。
  乔峰直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直至苏轼所乘的马车烟尘散尽,他方回神道:“慕容,我们这就出发吧?”
  哪知他话音方落,不远处又有一辆马车烟尘滚滚地自城内杀来。有一个尖细的男声在车上高声叫道:“慕容大人!请留步,慕容大人!”
  苏轼一路哭泣着回到城内,他的妻子与弟弟一早便已收拾了行李搬入苏相府,唯有他本人执意要先为慕容复送行,尚未曾看过自己的新住处。
  好不容易收了泪,走下马车进入新居。这才走出数步之遥,苏轼又忽而满心疑惑地停下了脚步,四下张望起来。慕容复的品味向来高雅豪奢,苏轼早有心理准备迎接一处雕梁画栋的相府。但如今看来这相府却并非十分奢华,反而这布局摆设令苏轼隐约感觉有几分熟稔却又似是而非。
  苏轼的心中正疑惑不解,他的弟弟苏辙竟忽然狂呼狂笑着向他跑来,大声道:“哥哥,这是眉山啊!这是我们眉山老家啊!你看,这一糙一木!这房子,这布局……哥哥,我要搬过来与你同住!”原来这苏相府最特别的地方乃是这原本是苏轼在四川眉山老家所住宅院的放大版,一糙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苏轼记忆中的原来模样。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自从赴京赶考,除了扶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便再不曾回去过。转眼,就是二十多年了。弟弟苏辙正兴奋地大叫乱跑,哥哥苏轼百感jiāo集,竟又放声大哭。
  场面正是一团乱,苏相府的临时管家风波恶又匆忙跑进来道:“相公,外面有位李格非李大人携女拜见。”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世人赞誉“诗词传家、钗环宰相、女中豪杰”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在这个时候踏入了她未来公公的相府。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乔壮士,我把明石jiāo给你了。
  导演:这个时候,我忽然很想@包惜弱。贵!圈!真!乱!
  慕容:……

  69、上海见闻(上)

  那扬声挽留慕容复的青衣男子虽说装扮普通,可他尖细的嗓音却已出卖了他特殊的身份——皇家内侍。马车匆匆而至,那名内侍急忙跳下马车,向慕容复躬身一礼,低声道:“慕容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宋朝毕竟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身为一向忠君爱国的丐帮之主乔峰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听那内侍这般要求,顿时心知马车里必然藏着一位贵人,当下便道:“慕容,我就在这里等你。”
  慕容复点点头,扬起马鞭遥指不远处的一处凉亭道:“阁长,这边请。”说罢,便策马向凉亭行去。
  一车一马刚在凉亭外停下,那名内侍便又向着马车躬身一礼,避开了去。不一会,一只雪白的柔夷自马车内探了出来,车帘轻轻掀起,竟是淑寿公主亲自到了。
  “公主殿下?”慕容复大惊失色,急忙上前将一身普通民女装扮的淑寿公主给扶了下来。
  一身白衣的淑寿公主俏生生地立在慕容复的面前,红着眼低头揉弄着衣带,半晌都不说话。
  皇家公主、金尊玉贵,竟能亲自来到这里,她心里想的是什么,慕容复岂能不明白?他轻声一叹,委婉道:“殿下,下官即将前往西平赴任。这一走,至少三年。”而三年之后,你早已出了孝期,新一届的新科进士也将新鲜出炉,这其中必有良人与你相配。
  “……我知道。”淑寿公主方应了一句,眼泪便再也忍不住了。淑寿公主虽说不问政事,可她毕竟在皇室长大,一些官场常例规矩她还是懂的。比如,她还知道:外放官员若再想回京任职,必得升至一部郎官不可,而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十年以上。那个时候,慕容复应早已儿女成群了。
  慕容复见淑寿公主伤心难耐,终究不忍心,这便自袖中掏出一方绢帕递了过去。
  淑寿公主却扭头不接,隔了许久,她终于缓缓止了泪,仰起头直直地望住他的双眸,一字一顿地道:“慕容大人,这里再无旁人。无论你说了什么,出你口入我耳,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请你实话告诉我,你真的……有婚约在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