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誓死追随燕帅!苍云所属,皆为同袍兄弟姊妹,当誓死相护。凡因私yù叛国、背信、不义、害民者,皆为苍云锋刃所向。与苍云信条相背之事,只问是非,无有余地。苍云之动,不为天开,不为雷动,不为霜停!”
这是所有苍云军共同的誓言,至死不休。
燕映之回头望向那一片坟冢,眼中的火焰与多年前对着他从奚人刀下救出的薛直说要复仇时一般无二。
他仍旧要复仇。
为了自己死的冤屈的救命恩人,为了如同兄长一般照顾过自己的申屠将军和军师,为了那些同他一起长大亲如手足却惨死于安禄山屠刀之下的兄弟姐妹。
就如燕帅所说的,今后的路不管本应是什么,如今都已化作了为复仇而存在的,业火血路。
可他却并不后悔。
之后的日子,燕映之愈发的沉默寡言,每天发了狠似的训练,不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绝不离开训练场。
虽然对手下的将士刻苦训练感到欣慰,可到底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开始还好,时间久了,长孙忘qíng却开始担心他了。
风夜北也觉得苍云弟子训练的qiáng度已经足够大了,但是每天只在同门间切磋,并不利于武艺的提升,倒不如与其他门派jiāo流一番,说不定能取得意外的成效。
对于风夜北的提议,长孙忘qíng表示十分赞同,在详细商讨后,她决定挑选一批门派中出色的年轻弟子,到中原进行历练。
燕映之就是其中之一。
燕帅和军师的决定就是命令,燕映之没有任何意见。
他本来也没什么行李,只穿好一身玄甲,带上自己的盾刀,和同门一起踏上了去中原的路。
这是燕映之生平第一次离开风霜刺骨大雪纷飞的雁门关。
他骑在马上,目光扫过路旁参天大树如茵绿糙,暗红的眼眸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点点惊艳之色。
不管往日里再如何成熟沉稳,燕映之终究才二十岁,第一次见到与雁门关截然不同的景象,也难免会好奇起来。
即使离城市还远着,也能很轻易地看出中原与雁门关的不同。
在雁门关,很少能看到这么多的绿色,那里最多的,便是成片成片白茫茫的雪,哪怕是chūn夏时节,刮过来的风也很少有温和的时候,总是凛冽的仿佛能割伤人的脸。
不过燕映之到中原来并不是为了游玩的,路旁的风景看一看也就算了,可不能耽搁了正经事qíng。
按燕帅和军师的意思,是希望他们可以在中原多和不同门派弟子jiāo手,以提高自己的武艺,这样一来,除了cha旗,参加藏剑山庄举行的名剑大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苍云军早被断了粮饷,最艰难的一阵子,不少将士都是靠着水煮皮带充饥。
虽说现在qíng况有所好转,但燕映之他们也还是没有什么多余的盘缠,勉qiáng凑足了名剑大会的报名费,苍云弟子们的中原生活,也算是正式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预备――唱――
在剑网三( ̄ ̄)
☆、第 2 章
苍云在中原并不怎么受欢迎。
就算常见生活在关外,对中原的风俗习惯并不十分了解,可眼色他们还是有的。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得不无道理。
苍云军的这些将士大多生长在苦寒的雁门关,xing子也多如同关外的雪一样冷,再加上之前那惨烈的一仗留下的yīn影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散去,使得这些常年玄甲加身的苍云们脸上总带着几分沉郁,看起来也就更加的不易相处了。
更重要的是,苍云的武功迅急刚猛、攻防兼备,无论是cha旗切磋还是名剑大会,往往总是占据上风把对手打趴下的那个。
一次两次还好,可那些出来闯dàng江湖的少年侠士也都是心高气傲的,每次都被同一拨人按在地上揍,时间久了谁受得了?
自觉技不如人回去认真修习准备来日一雪前耻的人不少,可被打得惨不忍睹想要报复的人更多。
长此以往,苍云军在中原的名声,竟愈发差劲了。
不过燕映之并不十分在意这些。
或者说,他早已习惯了。
他本就xing格偏冷,总是面无表qíng又沉默寡言,原本相当英俊的脸也因为右眼上伤疤而显出几分凶悍之气。
很多时候,燕映之只是随意地看一眼,可被他的视线扫过的人就一脸惊恐地避了开,仿佛慢了一步就会被他马上一盾拍过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