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漫同人 > [洪荒]道祖玉碟不见了_作者:风过千痕(259)
若是闻仲知晓申公豹此时的心思,定要怀疑申公豹到底是站在哪边的,西岐乱了对阐教没有任何好处,他身为阐教教徒却如此坑阐教真的大丈夫?!
……由此可见,申公豹本质就是喜欢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只要保证自己利益,必要时候管他是不是自己人,看到别人倒霉自己就开心了。
姬昌在姜里接到赦书,而后望北谢恩,随出姜里。父老牵羊担酒,簇拥道旁,跪伏泣道:“侯爷今日龙逢云彩,凤落梧桐,虎上高山,鹤栖松柏;七载蒙君侯教训抚育,长幼皆知忠孝,妇女皆知贞洁,化行俗美,大小居民,不拘男妇,无不感激君侯洪恩。今一别尊颜,再不能得沾雨露。”
姬昌眼含泪花,哽咽道:“吾羁囚七载,毫无尺寸美意与尔众民,又劳酒礼,吾心不安。只愿尔等不负我常教之方,自然百事无亏,得享朝廷太平之福矣。”
黎民百姓越觉悲伤,远送十里,洒泪而别。
朝歌皇宫,将士上报姬昌临走之言,纣王闻言大怒,连夜宣闻太师入宫觐见。
闻仲察觉纣王怒气冲冠,不解问道:“何事让陛下愤怒至此?”
纣王虽心中愤意难平,却也不想将怒气发泄到老师身上,不禁深吸一口气,扶额,疲坐于座前,道:“老师有所不知,孤曾七载前梦见西岐反商,时常坐立不安,恰逢首相大人辞官告老还乡,便yù试探那西伯侯一番,谁知姬昌百般推迟,言语间斥责孤坏了朝纲,甚至暗讽孤容不下贤才。孤自问心无愧,德济天下,尊贤爱才,就算有不对,亦不该受那‘坏朝纲妒贤才’之大罪,一时心中不平,便将其囚困姜里。他若是老实安分地待在姜里,孤亦不会如此难容他。方才线人来报,姬昌离开时,姜里百姓跪伏拜别,说甚么‘龙逢云彩,凤落梧桐,虎上高山,鹤栖松柏’,你瞧瞧,这说的什么话!如此居心叵测之言,他居然也受得心安理得?你猜那姬昌又说了什么,‘只愿尔等不负我常教之方,自然百事无亏,得享朝廷太平之福矣。’。孤勤政而治天下,姬昌走一遭,那功劳竟全是他的了!如此贤明,孤如何要的起!”
纣王越说越愤怒,气得肝都疼了。
闻仲沉默,暗自思量,西伯侯虽贤名远播,但只是君侯身份,且陛下修身德政,本事并不比那西伯侯差,只是陛下作为天子,勤政爱民乃是根本,是以百姓只看得到西伯侯贤才,看不到陛下之善心;再者陛下曾梦西岐反商,西伯侯表现的越是出色,陛下就越忌惮,见百姓如此爱戴西伯侯,自然想除之而后快;陛下固有不对,那西伯侯却是真的有些越界了。
纣王见闻仲表qíng有些松动,声音放低,有些委屈道:“太师师从截教大圣,道行高深,可否算得到这成汤天下之运势?如果那姬昌真有逆反之心,定是一股难以剿灭的势力,倘若这天下失于孤之手,孤又有何颜面去huáng泉面见先帝?太师,孤要如何做才是对的?”
其实先帝在位期间,闻仲就已算过成汤气数,自然也算得到纣王在位期间天下将乱,然而成王败寇,他不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既然选择了殷商,自当尽全力辅佐其治理天下。好在陛下修身德政,勤治天下,没有辜负他的教诲;他北征离朝期间,陛下亦未受妖魅之惑,仍将政务处理得井然有序。陛下心如明镜,为护住这成汤天下所做之事全被他看在眼里,而今成汤气数渐渐明亮,陛下功不可没,是以他就算要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要为陛下守住这江山社稷。
思及此,闻仲暗道,姬昌有西周圣主之气运,若为成汤天下着想,留着终究是个隐患,且自己身为截教教徒,本与阐教敌对,那西周身为阐教一方势力,不得不除之。
闻仲沉默这会儿,心思已转了几道,最后开口,果然不负纣王所望,道:“陛下圣明,那姬昌包藏祸心,若放虎归山必留后患,不如让臣去半路截杀他,以巩固成汤江山。”
纣王闻言心里一松,道:“那姬昌还不成气候,不必劳烦太师亲自动手,且姬昌贤名在世,不能明面杀之,只需暗中取其xing命即可。huáng飞虎手下有殷、雷二将,不若派他们暗中追杀姬昌,太师意下如何?”
闻仲道:“听闻huáng飞虎与姬昌关系甚好,恐不妥。”
纣王冷笑道:“正因为他们关系好,孤才要huáng飞虎的人去暗杀姬昌。”
闻仲心思一转便明白了纣王的意思,不再反对。于是后半夜,纣王传密旨,命殷、雷二将去追杀姬昌,至于huáng飞虎心中作何想,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