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夫人此时还真的没有那么舒心。因为贾环立了战功的消息通过南安王的战报传回了京里。这些日子在众位官家夫人面前趾高气扬了一把的王夫人,一转眼就听到了占据了主流的说法,“那贤德妃也是好命,竟然沾了自己庶弟的光。听说之前还是个武探花呢,一转眼又立了大功,真是了不得。”
王夫人为此背地里倒是不知道撕了多少条帕子。只是如今这姿态都摆出来了,再怎么想要低调也难了。而且还总是有不长眼的人奉承自己好命,也不知道这是恭维还是嘲讽,着实让人心气不顺。以前嘛,心qíng不好的时候还能整治整治赵姨娘,如今因为贾环那小崽子出息了,连贾母都派人多看顾着赵姨娘了,连下手都找不到时机。这日子过得实在是憋屈。王夫人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有人忧愁自然有人欢喜。这厢王夫人咬牙切齿,那边贾府的其他人倒是都与有荣焉,充分体会了一下双喜临门的感觉。而所有人中最为高兴的自然不在贾府。
墨濂看着手中战报,面色柔和,不由得自语道:“果真是长进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也不知道这个莽莽撞撞的小家伙有没有受伤,他需要在信中好好问问。当然,为了防止贾环不说实话,这个问话的人自然不是贾环本人。
除了战报,墨濂还收到了贾环一早的书信。贾环在信中向他提及了这些天他对于这些士兵们的思考,除了那些战死的士兵家属们的安抚,还有一些伤残的士兵之后的安排,言辞中不乏自责和期望。墨濂对于这现象早在他作为皇子随父皇出征的时候就思考过,心中也有了一些方案只是如今他手中没有实权,这样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qíng,唯今估计也只能在心中对贾环安慰些许了。
除此之外,墨濂还在暗暗思索着加快收回大权的步伐。现如今的他实在是太被动了。对于心上人的合理建议都无法采纳,确实挑战了他的自尊。
47第四十七章 【倒V】
“简直是欺人太甚!”墨濂将手中的急报拍在书案上,眉头紧锁,气势凌厉。原因无他,这两年来鞑靼人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是对中原这片富饶的土地始终不死心。如今在新登基的大汗带领下,竟然倾举国之力,带兵入侵,试图拿下中原。
这位名为巴图蒙克的大汗也知道南安王直隶的军队不好对付,领军绕过安城,选择了大同作为攻击中原的第一站。论理,这蒙古如今已经分为三部,各自为政,东边的鞑靼军队怎么也不应该从大同攻过来。结果这巴图蒙克不知道与其他两个部落达成了什么协议,竟然可以领兵从其他二部借道,直接攻击大同。而大同的守将此时竟然玩忽职守,不堪一击,恰逢九省统制王子腾正在山西巡边。这位官场上的老狐狸还算清醒,知道从最近的地方急调兵马,好歹解了大同的燃眉之急。也幸好如此,否则岂不是这鞑靼人转眼就能攻到了京城下?想到这个可能,墨濂握紧了拳头,尽量平复心中的怒火。这皇帝做得还真是犹如炙烤,一刻不得安宁。只不过大同现在还被围着呢,这调兵遣将之事刻不容缓。墨濂连夜召集了心腹大臣,商议对敌调遣。
承顺三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大同危急,此时远在安城的南安王也知道了消息,此时也正在驻军营帐中召了人商量对策,贾环也在其中。
如今的贾环已经虚岁十四,在军营里面也有一定声望。这两年多的边关风霜将贾环塑造得沉稳肃杀,俨然是一副jīnggān小将的样子。若是此时回京,不熟的人估计都没有办法认出来。贾环听着耿源在上首说着收到的消息,在座位上皱了眉头,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不知道远在京城的墨濂会如何愤怒呢。
两年多的时间并没有让两人渐行渐远,不间断的通信让他们对彼此更加了解。而贾环在几次出生入死之后,最终渐渐默认了两人的感qíng。
贾环收敛了心神,仔细听诸位将领发言。若是可以,这一仗,最好能够解决帝国的心头大患。
“贾环,你怎么看?”耿源看着贾环问道。
贾环对于耿源时不时地询问已经习以为常,答道:“不知道蒙古三部达成了什么协议,若是能派人从中挑拨,这后方不稳的军队没有办法经得起这样的战争。”
耿源点点头,这样的方法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不过这得从长计议。这样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的战争,他即便拥有边关统帅权,也得听听皇帝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