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瑚不归_作者:文姝(255)

2016-12-29 文姝 红楼

  当然,这对承平帝来说,这是再美妙不过的一步棋。

  做皇帝的如康熙,人越来,越心软――或者说越注重名声。可承平帝越老,心越硬,而且他名声够好了,不在乎有一点瑕疵。他不仅心硬,而且越来越小心眼儿。

  背叛他的人,怎么会轻易放过?

  承平帝早早准备好了王大人的下场。

  至于皇帝的心思,王大人知不知道呢?

  虽然王子腾和几位皇子的接触十分隐秘,虽然知qíng人只有王子腾自己和皇子们本人,虽然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但就凭皇上把自己调离这个位置,王子腾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

  早不升,晚不升,偏偏在自己被拉拢的时候升,这不是知道了,是什么?

  自古做皇帝的人,没一个是真的宽容大度的。只有对权势有qiáng烈的yù-望的人才有足够的动力去拼杀出一条血路――登向皇座的血路,他们也往往最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屁股底下的皇座的觊觎。

  但是承平帝自来宽和……何况他并没有真的做出什么来!得到任命后,他把所有皇子的名字和他们的诉求一五一十坦白了,美其名曰想得到更多的消息,只是还没来得及禀告皇上……

  但这些都不能把王子腾从焦虑里拯救出来。他把自己关在书房,不眠不休,日思夜想,然并卵。

  焦虑的qíng绪在薛家的来信后达到了顶峰。

  当看到薛姨妈信上写着薛蟠打死人命,求他用王家的势力去摆平的时候,王子腾直接笑了,被气的。

  薛蟠你能的,咋不上天呢?

  王子腾自身尚且难保,哪有心qíng理会这些破烂事。

  不过王子腾不理会,并不代表事qíng没有解决。很快,他就收到一封书信,乃金陵知府贾雨村敬上,大体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他冷笑一声,便把这书信烧了。这贾雨村可不是什么老实的人,如此含糊其事,其中必有隐qíng。王子腾本懒得管,只是薛姨妈的又一封来信改变了他的主意。

  就是再没眼色的人,也不会在别人家升官了忙着起身赴任的时候求人办事,何况小王氏是个还算jīng明的人。在得知缘由后,小王氏也不急于一时,只笑道:“我来的不是时候,可别耽误了哥哥上任!”又埋怨道:“哥哥既要出京,嫂子好歹打发人来告诉我一声,我这匆匆忙忙的,连贺礼都没带来。该打!该打!”

  呵呵,又不是多近的亲戚,至于吗?再说了,到处跟不在名片上的亲戚们说我家老爷升官了,要出京了,人家指不定以为王家多轻狂呢。袁氏如此腹诽,面上却笑意盈盈的解释道:“任命几天前才下来,我才刚打发了人去金陵薛家送信,还没来得及告诉这边亲朋呢。”

  “薛家?可是‘丰年好大雪’的那个薛家?”小王氏颇感兴趣的问。

  这说的却是现下金陵官面上流传着的一则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chuáng,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分别暗指贾、史、王、薛这金陵的四大家族。

  想到金陵这四大家族,又不能不感叹一下:本来大家都是bào发户,如今却各有际遇。

  贾家依然最是显赫,甚至更加显赫了,大家都在猜,也许等贾大人袭了爵位,贾家将是四代国公。都说“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诗书”,到了贾瑚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若下一代同样科举出仕,不坠先人威名,贾家也算是世家了。

  史家一门双侯,在京中同样是鼎鼎大名;王家出了个王子腾,其余皆不顶用;至于薛家,一直在金陵。薛家家主早丧,只留下一个儿子,尚不知xingqíng如何。

  “就是这个薛家,”袁氏笑道,“我庶出的小姑子,便是嫁到他家,多少年未见了,也不知如何。”

  小王氏不免劝到:“虽不能亲晤,然书信可期。何况你这一去,经过金陵,倒可以去探望她。”

  庶出的小姑子,能有什么感qíng?袁氏笑道:“你不知,薛夫人上次来信说,yù举家上京,探望我们这些老亲,顺便送薛家女儿名唤宝钗者侍选。偏生我家老爷要出京了……唉!”

  十来年未见,好不容易有面晤之时,王家却不得不离京,真是太不巧了!

  小王氏劝道:“嫂子何必气馁,若是薛家能在京中定居,日后定有相见之时。何况不知薛家如今到何处了。若是能赶在嫂子离开之前赶到,全了这姑嫂彼此思念之qíng,岂非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