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通过贾代善的话,贾瑚就明白了:不是贾家护不住一个少年天才,而是现在的时局不合适。接下来,贾代善对他说了很多话,都是有关朝政和贾家的,俨然跳过贾赦,把贾瑚当做贾家的继承人来培养了。
荣国公还活着的时候,皇上就很忌讳贾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贾家又和王家连了姻,王家的王子腾正是得用的时候,如果贾瑚太出众,在将将长成的众皇子眼里无疑是块香饽饽。上一次贾赦站对了队伍,这一次再卷进去,能不能成功不说,当今还在的时候,肯定是很忌讳的,到时候,跟的主子未必能保住贾家。
现在跟贾家亲近的淑妃,刚好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贾家也就没有了站队的风险。贾代善一度想过,如果贾瑚和贾赦一样不喜欢读书,就让他尚主,凭着刘氏和淑妃的关系,娶淑妃最小的女儿,还能再延续一代的荣华富贵。好在贾瑚天资出众,贾家也就不必靠裙带关系了。
这两段话一直出现在贾瑚的脑海里,贾瑚昨天晚上辗转反复,思虑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见过林如海,完成课业后,贾瑚向贾代善的书房走去。
“瑚儿,今日不是休息吗?怎么来我这里了?”贾代善疑惑为何贾瑚不怕他,却不知道,他在面对这个聪慧懂事,又年纪小小的嫡孙时,面色有多柔和。这时候,正在看书,被打搅了,也不恼,近乎慈爱地看着贾瑚。
“祖父,瑚儿有些话要对祖父说。”
从贾瑚疑重的脸色,猜想事qíng可能很严重的贾代善一顿,摆摆手让贾瑚先不要讲话,吩咐下人把门窗都打开,几个心腹在门窗处守候,其他人都远远站开,除非他叫了,谁都不能靠近书房。这才问道:“什么事?”
谁也不知道贾瑚跟荣国公说了什么,只知道从这一天起,贾瑚在梨香院呆的时间明显长了,荣国公也一天比一天更看重贾瑚。
眼看着贾瑚比以前更得荣国公的青眼,要说荣国府里最着急的,莫非王夫人了。
“老爷呢?还在书房吗?”
周瑞家的诚惶诚恐地回到:“太太,老爷从书房回来,直接去赵姨娘那里了。”
王夫人闻言,咬碎了一口银牙,扯着帕子,啐道:“这个小蹄子!”
说完,又压低声音,问道:“人都安排过去了吗?”
周瑞家的凑到王夫人面前,腆着脸笑:“回太太的话,都安排过去了。”又用帕子捂着嘴笑:“亏那小蹄子还以为自己赢了呢。问太太要人,也不看看自己能不能笼络了去。”
说着,周瑞家的伸出几根手指,在王夫人眼前晃了晃,神神秘秘地说:“太太猜怎么着?赵姨娘赏了柳儿一个荷包,鼓鼓囊囊的,谁知道里面全是铜钱!哟,把柳儿给气的,谁不知道柳儿在太太这里当差,从来太太赏的都是银子?才两百个大钱,柳儿一个月的月钱都不够……”周瑞家的好一通贬低。
王夫人嘴角溢出一丝笑意,语气淡淡,“不过是几两银子,瞧她眼皮子浅的。”提高了声音,叫到:“金钏儿,取十两银子,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你给柳儿送过去,就说我赏的,到了那边,好好的人儿,别学赵姨娘。”
“哎!”周瑞家的接过金钏儿给的银子,笑眯了眼。谢过太太后,扭着身子就去了赵姨娘住的小院子。路上,瞧着没人,顺脚先去了自家。
姨娘本来该和丫鬟们一个待遇,住在太太的角房,谁知赵姨娘得了政老爷的宠爱,政老爷大手一挥,选了西边的一处小院子,把姨娘们都迁了过去。政老爷也就两个姨娘,周姨娘木头xing子,成天死气沉沉的,不讨老爷欢心,赵姨娘得志就猖狂,磨着老爷要太太拨几个□□好的丫鬟伺候。
周瑞家的到赵姨娘的小院子的时候,正好听到赵姨娘一个劲儿地在闹腾,指桑骂槐的,语言粗鄙,周瑞家的不与跟她计较。只悄悄叫了个小丫头,把柳儿换出来。
“柳儿,这是太太赏的五两银子,你先收好。”
“谢谢周姐姐。”柳儿喜滋滋地收起银子,问道:“太太可是有事吩咐?”
她们两在赵姨娘院子后边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站在树荫底下,有人来了,躲藏也很方便。周瑞家的看着四下无人,小声嘱咐她:“柳儿,你现在是赵姨娘身边的大丫鬟了,赵姨娘身上有什么动静,即使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