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作者:八爷党(236)

2016-12-06 八爷党 红楼

  一套长篇大论说的陈桡呆头呆脑的。只顾着愣愣点头。陈珪见了儿子这副模样儿,越发不喜的皱了皱眉,因说道:“我怎么觉着你这xing子一点儿不像我,也不像咱们陈家人。倒有点儿像徐子川那个呆书生。难道说不光是外甥像舅,这女婿也必定像老丈人的?”

  陈桡:“……”

  如今且不说陈桡被父亲训斥的三观尽碎,只说陈珪将发行国债的条陈呈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且在东宫同诸位属臣商议过了,依据朝廷形势或做删改,方才拿到勤政殿讨圣人的示下。既得了圣人的批复,太子殿下少不得将此事jiāo由陈珪经办。

  于是陈桡这个苦命的娃便越发忙乱起来。每日睁开眼睛,不是跟着陈珪去见商贾富户,便是被尤三姐儿支使着跑到家学上做事。通常回家时天色已黑,只忙忙的吃了一口饭,还得回书房念书写文章。等到温书过后,早已是月上中天,梆打三更,糙糙梳洗过,沾着枕头便睡。次日醒来之后,又是好一天儿的忙活。

  陈桡不过是跟着陈珪办些杂事,便已如此慌乱。肩负重任的陈珪更是忙的脚不沾地,连好生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因着国库空虚,救灾与筹措军备之事又迫在眉睫,陈珪的打算是以朝廷的名义写了借据,先向盐商富户们借银子,之后再补办发行国债的各项手续,jiāo换富商手内的借据。

  这些个盐商富户大多是太子门下养的钱袋子,自然也是知道陈珪在太子殿下跟前儿的得意的。闻听陈珪如此相商,不论心下如何作想,面儿上倒是不敢存疑的。于是陈珪便在第一时间筹集了赈灾与军备银两共计三百万两jiāo由太子,由太子上jiāo朝廷,之后再由户部与兵部官员商议着如何花钱之事。

  至于陈珪自己,虽然最重要的银子已经筹上来了,可下剩的琐碎事qíng却更加麻烦。他既要带着户部官员妥善缜密的建立发行国债的各项流程,以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还要兼顾朝中各部大员的权力与利益——毕竟这是经圣人御笔亲批的开源之项,既然涉及到银钱与名利,总不好一人独吞,万人眼红。所以于公于私,陈珪都要想办法周全人事,做到太子吃ròu他啃骨头,旁人也能喝着汤的局面。

  除此之外,陈珪还得想着如何利用此事在朝中发展人脉壮大自己,如何取得盐商富户们的信任。毕竟发行国债之事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做到朝廷不与民争利,还得让利于民,挣得民心。最好能做到朝廷下次发行国债的时候,所有人都挣着抢着来买国债,而不是现下这种,陈珪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这些人还将信将疑,生怕朝廷是找借口黑他们的银子不还……

  还有一则,此次陈珪筹办国债发行之事,是因为事态紧急临危受命。因为朝廷自己都已是青huáng不接,恐怕到时也拿不出银子来还。所以陈珪同太子殿下、圣人商议后,便决定以税还债。

  只是这种行为无异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即便是这会儿解了燃眉之急。可是等到明年后年呢?到时候朝廷收不上赋税,不是还没银子么?

  圣人思及此处,愁闷之余,不免也想到了那日十二皇子在勤政殿看似无意间脱口而出的,催缴欠银一事。只是这么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倘若办差的人没有大毅力大能力,恐怕也是gān不成的。如今朝廷上,有能力有毅力且愿意趟这汤浑水的人,可不多呀……

  且不提圣人如何思量,只说陈珪再筹措了银两军备之后,也知道此事不是长久之计。他认为要想让国库的银子多起来,还得多多思量开源之事。

  只是以陈珪的为人处世之道,便是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想不到催缴欠银一事。一来树敌太多,二来也是嫌麻烦。又因陈珪这些年同商贾豪富往来甚多,况且他自己也是从中获利之人,所以陈珪给太子殿下出的主意自然也同此相关……

  “你是说开海禁,重建市舶司?”太子殿下闻听陈珪之谏言,不觉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问道。

  陈珪耐心说道:“启禀太子,是开海禁,不是重建市舶司。”

  太子殿下恍惚了一下,旋即狐疑问道:“这重建市舶司跟开海禁难道不是一回事儿么?”

  陈珪便笑言道:“启禀太子,微臣与裕泰商行的东家有旧,因而有幸在裕泰海商的船队上投些银子,吃些红利。这件事qíng,想必太子殿下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