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含笑点点头,便出去了。随便走了走,正待回去的时候,听到宝玉房中袭人在和宝钗说话,抱怨宝玉对姐妹们太没有分寸礼节。这话大概深合宝钗的心意,她们便在一起说起了体几话。我转身走开了,袖中拢着的风月宝鉴却有些发热。拿出来一看,又是一首七绝,便想起是红楼梦里黛玉嘲讽宝玉的一首诗。这风月宝鉴是好东西,在我眼里看到的是诗词和指示,在别人眼里却只是面寻常的镜子。
袭人和宝玉生了一天的闷气,我只作不知,也不去理会。湘云那个妮子就是个马大哈,完全没有往自己身上联想。难得她来,我便带着她去宝钗和姐妹那里解闷儿。
第二日,到宝玉房中去时,果然看见了他叙的歪文: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qíng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qíng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xué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于是提笔把那首七绝写上: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丢下笔去老太太那里了。
话说着宝钗的生日就要到了,湘云着人从史府拿来了她的女红,打算给宝钗作生辰之仪。老太太也喜欢她稳重平和,拿出了二十两银子要凤姐儿给她半生日酒。
二十一日时,老太太就在内院里搭了一个家常的小巧戏台,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宝钗,湘云是客。
老太太先让宝钗点戏,宝钗就按照老太太的喜好,点了一出。然后又让众人各点了一出。直到上酒席时,又让宝钗点戏,宝钗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玉最烦热闹的戏,见她点了这一出心里便老大不乐的,就向宝钗抱怨。
直到宝钗细细的说这出戏的好处,又轻言慢语的念出那支《寄生糙》,他方才觉得好,我在一旁也听着觉得甚为有趣。
“漫揾英雄泪,
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直至晚散时,因为老太太深爱戏子中一个做小旦的和一个做小丑的,就命人带进来,原来一人十一岁,一人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又拿出果ròu和赏钱给她们。
凤姐走到那个小旦身边,笑道:“这孩子的扮相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我知道定是这凤辣子拿我取笑了,那孩子和黛玉的面貌的确有些相似。别人猜到了都不说,就是湘云这个有点缺心眼的妮子立刻嚷出来了,“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
众人听了这话皆笑起来了,我也微微一笑道:“真的么?那我要仔细看看”,把那孩子叫到身边,牵着手仔细看了一回。到贾府的女孩子命运都不怎么好啊,暗叹了一回,笑着对老太太道:“老太太,既然她像我,那我要再赏她一回。”
老太太听了很是欢喜,“你自赏你的。”
老太太话音一落,紫鹃便拿了一吊钱给我,我递给她。她要向我磕头,被我拉住了,“我不比你大多少呢,不敢受你的礼,你再去给老祖宗磕几个头罢。”
老祖宗见此更是欢喜,晚宴也就圆满结束了。
因我与宝钗原比别人更亲密,所以本打算单独给她办顿生日酒的。只是没想到今日闹得这么晚了,只得作罢,等着她一道走,又把我近日所做的一个香包给她做礼物。我平日忙着看书和别的事qíng,甚少做这些东西。一样东西往往做很久,不过慢功出细活,东西做的很可以拿出手了。宝钗素知我的习xing,知道给她送这个香包是万万难得的,便也有几分欢喜。
只是不知这日宝玉与湘云闹了什么口角,湘云闹着要回家,被我劝住了,愤愤地在我房里睡了。晚一点的时候,宝玉进房里来,湘云仍不理他。要和我说话,我见天色晚了,便道:“有话明日再说吧。”
宝玉颇有些无趣的走了,我也不去理他。他也渐渐长大了,我也就不像他小时候那般纵着他了。
第二日袭人过来,拿着宝玉写的东西让我看,还说宝玉在房里不理人。原来是几句谒语,我便拿与湘云看了。正巧宝钗进来,便也同她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