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在心里默默的勾勒出范围,觉得不对,“不是说遭殃的只有皇宫和太庙吗?”
作为始作俑者,玉笙对自己下手的地方自然心知肚明,他想的是擒贼先擒王,没打普通百姓的主意。
“老天爷发怒了,百姓们能不怕吗?这是天罚啊!”有人小声嘀咕着。
“还不是这西夏国主倒行逆施,引来的天谴?”不知不觉,这居然成了商队众人的主流想法。
倒不是这些辽国人对大宋多么友爱,实在是西夏这一仗打的也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大宋是一头肥羊,他们正薅羊毛薅的愉快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呢,结果来了一个想宰羊吃ròu的,虽然那羊不是家养的,但一旦西夏得逞,他们的利益损失也是实打实的。
什么qíng义都是虚的,只有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就算是李元昊娶的是辽国的公主也一样。
商队人的想法都是关上门自家人说一说,到底还在西夏的地盘,他们可不想惹事。但西夏本来的百姓也这么觉得,影响就大了。他们当然不会觉得攻打宋国有什么错,也不关心宋国百姓的生死,可既然降下了天罚,让国主回来祭天平息上天的怒气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他们所信仰的佛教,咳,寺庙修的太气派,让玉笙这个对佛家无好感人士顺手炸了大殿。也感到了恐慌的僧人把这推为佛祖发怒,想让李元昊回来赎罪。
总之,李元昊成了一个背锅侠。
在开封的赵祯接到消息时高兴的连觉都没睡,也把大臣们连夜叫到宫中。虽然脸还绷得住,但声音里的喜气却是明明白白的透出来了。
有神队友却同样遇到神对手之后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当然是神对手那边有一群猪队友啊。
qíng势一片大好,火药作坊里已经生产出了第二批炸药,赵祯非常贱的发了一封国书给战斗在第一线的李元昊。
在现代,一旦发生什么恐-怖事件就会有恐-怖组织跳出来宣称对此事负责。赵祯作为大宋恐-怖组织的头脑,也有学有样,直接把在西夏国都里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浮动的大事件揽在了自己头上。
得罪了神明还可以赎罪保平安,得罪了他,只要西夏还有来犯之心,分分钟炸平你。
这封国书是公开发表的,等李元昊看完以后觉得不妙想要控制的时候,已经晚了。
赵祯的确捏住了李元昊的软肋。
李元昊是个名副其实的首领,在少时就表现的很有深谋远虑,在西夏国内也是受人拥护的,不然也不能这么顺利的称帝之后就拉吧出一支军队去打仗。但他到底只是将满三十,有威望,但那威望还没有高到足以镇压国都那边人的小心思。正如赵祯所想,神明发怒只要诚心请罪便可平息,但这样威力巨大堪称神器的东西落到宋人皇帝手里,人家想要收拾他,也只是动动脑筋的功夫。
李元昊抗住了国都那边的压力,再次向宋境攻伐,完全没想到来信中关于国都惨状的描述居然是写实而不是夸张。被吓破了胆的西夏宗室和贵族已经暗中串联,为自己准备后路了。皇帝可以另立,但最宝贵的还是自家的xing命。
李元昊一直忽略了一点,有人和他一样对宋国的苛待不忿,并贪婪宋国的富饶;也有人像他的父王一样,锦衣玉食,得过且过。在他一路高歌的时候,后者不会出声,一旦身处不利,他们就主动跳出来唱衰了。
不过李元昊很快就认识到这一点了。
赵祯见李元昊不退兵,装模作样的发表了一番被bī无奈的言论,扭头就把炸药送去了战场,实现了他最初送西夏人上天的承诺。
作为被狸猫掉过包的太子,赵祯自动掌握了猫哭耗子的本领。
炸药的出现大大的加快了这场战事的结束,本应该持续几年导致国内困顿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李元昊野心还在,但形势比人qiáng,他也只能选择臣服,收起爪牙,蛰伏下来。
赵祯可没有对战败国恩赏的习惯。惹了我,还想我用财物安抚你?做梦!
满朝文武一起动脑筋,把定下的合约里的条件斟酌又斟酌,以能让西夏人活下去但绝没有余力能发起战事为原则,狠狠的勒索了一番。
赵祯对最后出来的条款很满意,虽然西夏不富,但他得到的也很可观了。这才是发战争财的正确姿势不是吗?
心满意足的赵祯也大方了一回,大摆宫宴,并邀请各地藩王进京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