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额娘,我也只跟您说说”,珞琳讨饶道。
我一笑,也不跟她多啰嗦了。
直到傍晚的时候,将军府才传来消息,说是将军夫人九死一生生下了个女儿,孩子很健康。倒是将军夫人产后大出血,幸好努达海早就预备好了大夫,差点没救回来。
珞琳第二天传来了更详尽的消息,说是危急的时候,产婆问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时候,努达海和老太太发生了争执。老太太要保孩子,努达海则要保大人。
老太太最终拗不过努达海,哪想到孩子倒是平安的生了下来,大人却差点没保住。
以骥远的名义派人去送礼道了贺。老太太上门来看了曾孙子,努达海守着虚弱的新月,还不曾来。
名字倒是起了,叫额尔登额。
我觉得有些拗口,但是挺寓意不错,“壮丽、光华、气宇轩昂”。作为骥远长子的名字,还过得去。
第23章
额尔登额的满月酒热闹过后,我算是闲了下来。把家事也一并jiāo付给如锦去管。自己盘算着什么时候回京郊的庄子上去。
这天闺蜜来访,才让人上了茶,她就让我打发了左右人等,开门见山道:“昨儿个皇太后宣我进宫说话了。”
特意说这个,肯定是与我有关的。我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她叹了口气,道:“皇太后让我带些话给你。皇太后说,这人啊,活在世上,无论做什么,都少不了别人的帮助扶持。就算是再有才华的人,若是没人提携帮忙,或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拉一把,也很难有所成就。在这朝堂之上,比起一般的地方,就更是如此。这东风西风的,谁也不知道哪天风向就变了,谁也不知道哪天会不会栽了跟头。骥远是一员将才,可朝堂不比战场,他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没那些老狐狸看得清,看得远。原本努达海该一步步扶持着他,当他的靠山,也教他学会为人处世,在朝堂上立足。可这些年,努达海自己都荒废了。更别指望能帮上骥远什么忙。骥远的岳家虽不错,可毕竟是外人。人家不会为了出嫁的女儿不顾自己的儿孙和家族。真要有什么事,也未必指望的上。但若你嫁了达尔泰就不同了。达尔泰是个心里剔透的实在人,又对自己人护短,有他把着方向,骥远必不会在大事上站错队。虽然不能保证骥远将来能得到什么高官厚禄,可却能保证他稳稳当当的,不出什么大错。骥远有了这么厚实稳当的靠山,为朝廷做事也就能心安了。免得他事到临头,胡乱投靠什么人。这样的错误一犯,将来别说毫无前途,连xing命也堪忧……”
听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下。董鄂妃病重,听说已是在熬日子了。那么离康熙继位的日子也不远了。鳌拜勇武,又是权臣,在康熙没有亲政的时候,武将怕是投到他门下才有前途。骥远年轻,虽有历练,但在这样的事上,怕是没什么经验。说不定就看不清形势,或是被拉拢蛊惑了。那等到康熙亲政的时候,就算不死,怕也难再被皇帝重用了。之后平三藩,打台湾,怕也没骥远什么事了。
我虽大概知道这些事的走向,可骥远现在志得意满,虽尊敬我,却不会对我一个妇道人家的话言听计从。女人,在朝廷大事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何况那些武将一向拉帮结伙,就算他听进去我的话了,也未必能不进圈套。
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皇太后还说,你现在必是不打算再嫁,后半辈子也就指望着儿子的孝顺过了。可是,民间不是还有句话么?娶了媳妇忘了娘。就拿努达海来说,他以前也是京里出了名的孝子,可一碰见新月,不仅不顾妻儿,连自己的额娘也早就丢到脑后了。骥远还年轻,谁知道他以后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呢?那努达海就算不顾自己的额娘,可他额娘毕竟还是家里正正经经的老太太。就算他不顾一切娶了新月过门,他们夫妻面儿上也得敬重老太太。可你不同。你毕竟是和离了,已经不再是他他拉家的人了。若是你将来遇到这样的事,你的位置就不那么名正言顺了。万一和儿子儿媳有了化不开的分歧,到时候你怎么办?你还能靠谁?虽说如今崇尚孝道,可被不孝子气死的人也实在不少。你若是嫁给了达尔泰,便也有了底气。达尔泰和骥远这两个,有哪一个对不起你,另一个都能帮你讨回公道。你好好思量一下,这话在不在理。若是拿定了主意,或是递牌子进宫,或是托人说一声,都是成的。若是还有什么顾虑,也可以明说。皇太后说她既然做了这个媒,管了这个事儿,必会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只要你愿意,其他的事无需担心。就是这些了,我没改动几个字。哎呀,这传话也是个累活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