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跑[红楼]_作者:苗苗1988/寒小期(370)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此之后没过多久,这个曾经圣宠无限的绝世美人最终还是化作了一捧枯骨,徒给世人留下满腹感概和唏嘘。

  那拉淑娴犹记得,尊贵如雍正爷,都曾写过一句极为怨念的话:‘……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尽管谁也不知当时雍正爷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写下了这些字据,可不得不说,曾经的宜妃娘娘,就是宫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即便她先后为康熙帝生下三子,也不曾有损她的任何美貌,反而更添了妇人独有的韵味。甚至抢眼到让当时贵为新帝的雍正爷都觉得格外的碍眼,甚至之后,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刻意的将宜妃排除在外。

  过度的惹眼,有时候在看不惯的人眼里,恐怕就是极度的碍眼了。

  同理可证,当时的宜妃在六中之中该是多么的惹眼,以至后来的两任帝王都不愿意给这个圣祖宠妃哪怕一点点的体面。

  然而,不管旁人是何思何想,至少在那拉淑娴看来,宜妃曾是所有女人最梦想成为的那种人。有时候,她甚至在想,倘若当年的九爷胤禟并不曾站错了位,甚至……

  可惜凡事没有如果。

  ……

  “谁知晓呢?都说人有相似,况且咱俩谁都不曾见过宜妃娘娘小时候的模样。”话是这么说的,可那拉淑娴面上的神qíng却充分的证明了,她压根就不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可若不是巧合,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似……

  真就有那么相似的两个人?

  “主子,难不成您觉得那就是宜妃娘娘?这也太离奇了!”容嬷嬷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了一阵子后,还是摇了摇头,“奴婢是不大了解那一位,可那位走时都多大年纪了?康熙十六年就被封为宜嫔,雍正十一年才走的,怎么着都上了七十了罢?这个年岁,若真的成了个小丫头,真能掩饰得那么好?奴婢方才冷眼瞧着,王家姐儿确是一脸的天真不谙世事,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七十老妪了。”

  “嬷嬷可记得,最后一次看到她,是个怎样的qíng形?”那拉淑娴眉眼弯弯的,眼底里却闪过一丝狡黠。

  满怀期待所生的三子胤禌早夭,把她放在心尖尖上的康熙帝驾崩了,次子胤禟夺嫡失败被圈禁而亡,就连长子胤祺都先她一步离世。与这些事qíng相比,七十老妪又有甚么可在意的?

  可以说,那拉淑娴最后一次看到宜妃时,正是宜妃一生中最láng狈不堪之时。父母、夫君、儿子们都离她而去,在经历过人世间最大的悲伤后,她展现在诸人面前的,仍然是那个屹立了大半个康熙朝的宜妃娘娘。

  说真的,这样的人,倘若能获得跟那拉淑娴一样的际遇重活一次,过得绝不会比任何人差。

  “那位可真是个人物。”容嬷嬷下意识的点头附和道,可旋即,她又摇了摇头,“可这也不对。小孩子跟大人总归是不同的,就说十二阿哥好了,要不是咱们千瞒万瞒的,他指不定早已被人发觉了。纵是如今勉qiáng藏着掖着,也能轻易的瞧出他同寻常孩子的不同。若王家姐儿真是那位,只怕早已满城风雨了。”

  荣国府出了一个小天才,这事儿早已不是甚么秘密了。隔壁宁国府且不说,但凡是跟荣国府关系稍微好点儿的都知晓了此事。只不过,因着贾赦和珍哥儿金榜题名一事,稍稍冲淡了这一切,毕竟比起空有虚名的所谓天才,金榜题名才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可王家那头,却从未传出过一星半点儿的传闻。

  “许是投胎转世呢?咱们可都没喝孟婆汤,这才记得前尘往事。若是那位喝了呢?再不就是,咱们是佛家说的夺舍,而那位……既有跟着前世一般无二的面容,指不定那位的来路才是最最正当的。”那拉淑娴嘴角微扬,顷刻间便已做出了决定,“虽说雍正爷和乾隆帝都不喜这人,可我倒是蛮欣赏她的。甭管是不是转世,这个人我也要定了。”

  “要?如何要?”容嬷嬷傻眼了,这可不是前世的东西六宫,那拉淑娴也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了。索要人家闺女,谈何容易?这可不是王夫人房里不起眼的庶女,而是一品武将家中的正经嫡出小姐。虽说王子胜那人看着就不靠谱,可人家祖父还健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