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跑[红楼]_作者:苗苗1988/寒小期(424)

  试想想,倘若有个地方,只需你写个折子递上去,没过几日就能拿到钱财,甚至无需任何抵押,也不会有人催促你还……

  谁能不动心?!

  像张家那样的到底是少数。张家是清流,读书人嘛,也不讲究甚么排场,对于吃喝用度也不甚在意,且祖上原就是富庶人家,子嗣各个都很争气,官途顺畅不说,嫁娶的也都是富贵人家,压根就不缺钱财。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张家素来信奉因果循环,总觉得不可能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的美事儿,即便太祖皇帝不追究,长青帝也不追究,那之后?万一碰到个抠门皇帝,祖上是慡了,后辈子嗣还要不要活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家当年只象征xing的向国库借了一千两银子,既不曾让张家鹤立jī群,又给后辈子嗣留了退路。一旦真碰到抠门皇帝,咱们老老实实把钱给还上,即便算上利息好了,撑死了两千两,再多那就变成印子钱了,想来再怎么抠门,也不至于gān出这么没品的事qíng来。

  可惜,大部分人都不像张家那般想得深远通透。也因此,廉亲王看着手头上厚厚一摞的欠银明细单子,只觉得眉心直跳,额头更是青筋bào露。

  谁也不知晓,廉亲王在接手追讨欠银这个苦差事儿之后,还特地去核对了一下国库存银。他原以为,甭管国库再怎么空虚,怎么着也该有着上千万两的白银罢?事实上,国库里只剩下了不足七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因着近两年还算太平的缘故,万一再来个战乱,估计国库就要被翻个底朝天了。

  “一群混账东西!看看这些,借银三十万两以上的就有二十七家,全都仗着圣上仁慈宽厚,各个都不把自己当外人!真以为国库是他家的私库了?哼,等着,先拿这些人开刀!”

  廉亲王原就出了名儿的冷面皇子,盛怒之下更是周遭都泛着冰寒的杀气。

  同时,这也证明了张家老太爷的猜测是正确的,即便上头真的要讨债了,也不可能拿张家下手,毕竟一千两银子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张家完全可以等前头的人支撑不下去了,再悄没声息的将欠银还上即可。

  端闰五十一年,四月底,雍亲王开始向各部讨债。

  三省六部也皆欠了国库的银子,不过讨公家钱反倒是容易了,不还就从上头拨银里头扣,一日不还清,一日没有后续的国库拨银。一开始,各部都认为廉亲王是在开玩笑,哪知晓他们这头还在互相调侃着,廉亲王已经将手伸到了各部尚书头上。

  还不?不还就先回家歇着,甚么时候将欠银还上了,再回来官复原职。

  这一招忒狠,狠到消息一出,贾政就借口身体不适,缩着脖子躲在荣国府里,只当自己是个鹌鹑。左右他不过是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一来职业原就清闲得很,二来还有位高权重的上峰顶着,一定不会有事儿的……

  幻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五月中旬的某个休沐日,廉亲王带人亲自赶到了宁荣街。

  因着宁国府为长房,且当时的欠银写的也是两家的名字,故而廉亲王先登门造访宁国府,由贾敬、珍哥儿父子俩将人迎了进去,同时立刻派人去通知荣国府。

  贾政自打回府“养病”后,就整日里待在前院家学里头,倒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经历了去年珠哥儿受惊病倒一事,他终于意识到珠哥儿是个脆弱的孩子。因此,他改变了策略,只要一有空就陪伴在珠哥儿身边,一来是为了杜绝再度发生像去年那样的事qíng,二来则是培养一下父子qíng。

  当然,前者倒是效果显著,可惜后者却明显有些过犹不及了。至少在偶尔去家学晃悠一圈的十二看来,随着相处得时间渐久,珠哥儿愈发的惧怕起贾政来了。

  不过,在家学也有个好处,当贾敬派人来通知时,贾政先得了消息,略微整理了一下衣着后,就急急的去了隔壁宁国府。当然,也没忘让人分别去荣庆堂和荣禧堂送信儿。

  待贾政匆忙赶到时,宁国府中门大开,贾敬和珍哥儿父子俩跪倒在地,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自家穷困潦倒,其qíng真意切仿佛宁国府真的已经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境地。

  说真的,贾政有些发窘,可旋即他就领悟了,当下便躬着身子跑到了贾敬身边,跟着跪倒在地,向面色极为难看的廉亲王猛磕头,泣血哭诉自家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竭尽全力让廉亲王明白宁荣二府是还不出欠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