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淑娴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完全不知晓该如何接贾赦这话。好在贾赦原也没指望那拉淑娴接话,停顿了少许工夫后,又道:“奇了怪了,我还以为只有我傻,忘了给二丫头改名讳了。怎的二弟他们比我都傻呢?这要如何是好?等二弟回来了,让他去寻敬大哥哥?”
“可是老爷,您为何非要给二丫头改名呢?”那拉淑娴无奈的摇了摇头,“没人规定嫡女的名讳非要跟着嫡子走罢?旁的也就罢了,我娘家那头就不是这样的。”
原主张氏的闺名同那拉淑娴的汉名一般无二,却跟张家三位老爷全然没关系。倒不是说张家不喜这个小闺女,而是素来就没这个规矩罢了。
“我们家就是这样的,只有庶女才会胡乱捏个名字。”贾赦瞪眼,再瞪眼,“就说我那三个庶妹,不都是以花为名吗?乍一听好像很不错,可我却知晓,那都是老爷子随口起的。哪我们嫡出的兄妹三个,都是老爷子翻遍了典籍后,仔细给想的名字……就是也不咋滴。”
最后一句话,贾赦说的又快又轻,然而还是被那拉淑娴听在了耳里,登时真切的感受到了先前贾母被贾赦噎死的感觉。
“那元姐儿怎么办?”那拉淑娴索xing只当没听见贾赦那番大逆不道的话,径自问道。
这下却是贾赦为难了,低头思量了半响后,贾赦只道:“还是等二弟回来再说罢。哎哟,我也是真的没想到,毕竟二弟以往都是挺靠谱的,怎么在这事儿上头那般糊涂呢?”
贾赦肯定不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毕竟迎姐儿本身并不是嫡女。加上在未过继之前,迎姐儿曾养在大房两年多的时间,以至于一朝过继成功,贾赦完全忘了嫡女和庶女之间的差别。等好不容易想起来了,他又忙忙的去隔壁东府寻贾敬给迎姐儿改了名讳,却全然不曾忆起府里头还有个正经的嫡出大小姐元姐儿。
当然,若是从地位来说,迎姐儿才是真正的荣国府长房嫡长女,可不管怎么说,人家元姐儿也是正经的嫡女。
“左右政二老爷就算回来了,到时候老爷您自个儿寻他罢。”那拉淑娴才不想搀和到这对兄弟俩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她敢肯定这俩兄弟碰到一块儿的,吃亏的绝对不可能是她家的赦大爷!
让人不曾料到的是,贾政居然回来得挺快的。当然,这是相对于江南一带的官员而言的,不过仔细想想,贾政人在汝州,原就离京城挺近的,因而当某一日清晨,荣国府的小厮看到贾政风尘仆仆的赶来时,只略有些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后,就将人放了进来。
贾政是在二月的最后一日到达的京城,且还是连夜赶到了京城外头,一等到城门打开,就匆匆的进了京里,直奔荣国府。不过,就算是到了荣国府里头,他也并不曾好生休息,而是径直去了前院书房里,唤人打水略净了一下面,换了一身簇新的官服后,就匆匆离去。
等听到消息的贾赦匆忙赶到前院书房时,贾政早已走得无影无踪。
gān瞪眼了许久,贾赦只得很憋屈的命人备马,急急的跟了上去。至于贾政去往何处是明摆着的,他是徒然间被长青帝下令召回京城的,撇开了完全不可能的升职外,那就是官评出了问题。也因此,贾政是往吏部去的。
吏部,掌管天下所有文官的任免、考校、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贾政是汝州知州,自然也是由吏部管束的。
正常qíng况下,即便在任期间真出了甚么问题,也应当等三年一度的回京述职时再说的。贾政冷不丁的接到来自于京城的传召,自是被吓得不轻,完全不敢往好事儿上头想,只道是自己管辖范围里出了甚么惊天大案。
是灭门惨案?还是蛮子聚集?亦或是前朝余孽?
打死贾政他都想不到是他那混账大哥又坑他了,事实上别说贾政了,连贾赦都没想到这一茬。
待贾赦匆匆赶到吏部时,贾政已经问遍了所能见到的吏部所有人,理所当然的没问出个所以然来。这也怪他太慌乱,啥都没顾上,就撇开一切匆匆赶来。偏之前下令的人是长青帝,而长青帝又是将贾政跟江南一带的官员混在一起传召的。这档口,江南一带的官员只怕还在运河里晃悠呢,自然长青帝不会想到贾政已然赶回了京城。
“二弟?你没事儿罢?”贾赦正准备进吏部问问qíng况,就看到贾政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从里头走了出来,因着贾政的面色实在是太难看了,当然不是生气,而是一种悲愤中带着绝望,绝望中又满腹委屈的神q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