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跑[红楼]_作者:苗苗1988/寒小期(936)

  万公公:“……”你丫的活该!!

  &lt&lt&lt

  泰安帝当然明白自己给贾赦布置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不过他丝毫不担心,谁让贾赦这货旁的没有,外援一堆呢?偏他还是个脸皮厚实的,从来不知晓为何难为qíng,求起来人就跟讨债似的。得了这么个差遣,贾赦能不去寻老泰山和舅哥们帮忙?

  对此,泰安帝都已经想好了,坐等张家老太爷帮自己完善这个法子,务求尽善尽美。

  然而这一次,却是注定要让泰安帝失望了。

  不几日,贾赦便在早朝上公然提了这一想法,并呈上写好的策论一篇,而在这之前,朝臣们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消息,甚至连张家三位老爷都一脸的目瞪口呆。

  张家老太爷早在多年前就已请辞,他的三个儿子倒的确是人中龙凤,哪怕最末的老三也在今年年初晋升成了正三品,有上朝议事的资格了。可惜,这仨都极度茫然的望着贾赦,一副震惊到了极点的模样。

  也难怪张家三位老爷惊吓成这副模样了,这贾赦递折子是不稀罕,可他难得提出了这么有建设xing的提议,甚至还将框架、细节等等一切都完善齐备了,等于就是只要泰安帝一声令下,就能立刻准备起来,指不定年前就能出选拔结果了……

  你说吓不吓人?!

  搅屎棍贾赦已经很可怕了,若是老天爷再赐给他常人所不能及的聪明脑子,这根本就是不给旁人活路!

  当然,真相很简单,策论是十二写的。

  开篇从提出这一建议的立意开始,从孔孟chuī到太上皇,再从太上皇chuī到当今,尤其肯定了这一建议的正确xing和必要xing,仿佛若是有人反对就是跟诸上所有人为敌一般。确定了提案的重要之后,再将大框架拉下来,细节处更是完善到让人咋舌,而最重要的则是将其中的好处罗列了出来。

  在这之前,即便是太上皇还在位时,能够去上书房念书的也唯独只有皇子皇孙们。当然,每个皇子皇孙都有核定数额的伴读,可一般来说,都是由母家挑选出来的,很少是直接从朝臣之中挑选的。这种qíng况下,一方面普通的朝臣不可能跟皇子皇孙们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某些幸运的家族却算是被迫跟皇子皇孙们绑定在了一起。说真的,若不出事自是好的,若一旦出事……

  这就好比前太子那会儿,包括金陵四大家族在内的好些个人家,都算是被迫站队的。哪怕事实上他们也是自愿的,可在站队之人,却从未有人问过他们的意见,就这般被qiáng行拖到了前太子的船上。

  而如今,像贾家这种已经出过一个妃子的人家也不少,若是已入宫的元姐儿能够诞下皇嗣,而这位皇子的未来就跟贾家息息相关了,哪怕贾家本身不愿意,又能如何呢?

  可贾赦此举却算是变相的打破陈规。

  如果臣子们家中的嫡子也一样可以去上书房念书,还是作为学生,而非伴读,那结果可就完全不同了。只是,当臣子们忙着做白日梦时,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qíng,上书房学生的名额有限,而所谓的考核,一定不容易。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得了泰安帝允许之后,仍是由贾赦起头cao办此事。贾赦也是豁出去了,为了心爱的宝贝儿子,他索xing将户部那头的事qíng尽数丢给了妹夫林海,本人一心一意的盯着内阁,又召了几个使唤得动的翰林一起帮衬着。不出小半月,事qíng就稳妥了。

  碍于人数颇多,哪怕有了年龄限制,皇室宗亲外加三品以上文官、二品以上武将的嫡子还是很多。因此,先由翰林院和国子监联手出一套考题,当然还需泰安帝过目应允,再让所有附和条件之人应考。等筛选出一百人后,再由泰安帝亲自考核选拔。

  想法很美好,开展得也很顺利,可等泰安帝公布了三十人名单后,还是惹来非议。原因无他,三十人里,荣国府就占了俩:贾琮、贾璟。

  你说这里头没门路?鬼才信!!!

  “贾琮就是圣上开恩科时,错过了殿试却反而被点为翰林的那个?啧啧,先靠外祖家后靠亲爹老子……这人呢,人比人气死个人!”

  “兴许人家真有才华呢?”

  “你信?就算那贾琮真有才华好了,甭管怎么说他都十六岁了,之前听闻在翰林院的差遣办得也不错,起码没出错,可那贾璟呢?听说了吗?虚岁才九岁啊!这还是因为他原本生日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