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游龙[综+剑三]_作者:裁风(325)

2016-11-02 裁风 剑三同人

  崇祯虽然并没有完全相信唐惊鸿,却还是命人前去南赣,暗访排查有无造反作乱的可能,同时也派了人,将唐惊鸿的住处团团围住,日夜监视。

  唐惊鸿丝毫不以为意,有时候出来亮个相,偶尔就回去帮会领地——副本世界的时间流速比帮会领地快得太多,有时候她可能只是在帮会领地钓个鱼,这边就过去了三五天。

  可锦衣卫们也自信,凭着他们这么严格的监视,她若出去,他们是不可能一点也察觉不到的。

  所以这位唐姑娘有古怪。

  崇祯收到锦衣卫这样的汇报之后,对唐惊鸿的话便信了几分。

  随后,南赣果真发生了动乱,幸好他经过唐惊鸿的提醒,提前做了防范,很快便被镇压了下去。随后他又指派了靠谱的大臣前往东南沿海一带督建水利工事,为七月汛期做好准备——在七月汛期到来之前,蓟门驻军先因为军饷之事闹了起来,也因为有所准备,很快便平息了。等到七月汛期到来,浙江、嘉兴、绍兴果真如唐惊鸿所说,海溢,yín雨,大风……若非他信了,提前做好了防范,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再加上唐惊鸿在后宫时不时地失踪。

  崇祯彻底将她当成了什么能掐会算的世外高人,甚至于一根救命稻糙,请她帮忙改变大明气数。

  唐惊鸿看出崇祯是真的信了她了,便又有意拿乔,推辞了几句。

  然后崇祯为了留下她帮忙,直接将她封作了国师。

  此举自然也是引起了朝臣和内阁的不满。不过唐惊鸿仗着从程灵素那个世界拿到手的各个版本的明史在手,对付这些大臣完全不成问题——但凡在中央能说上话的,基本都算是青史留名了,要在这其中找到他们的黑点,简直不要太容易,就算找不到,以唐惊鸿的身手外加帮会领地掩护,现找个黑点也不是什么问题。

  唐惊鸿掐着这些大臣的七寸,崇祯又对她极为信服,让他们完全不敢对她有什么意见,她很快便在朝廷里站稳了脚步。

  唐惊鸿知道这种方法很不妥,不过如今是非常时刻——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齐发,根本没时间让他们循序渐渐地采取什么温和的手段。她都想好了,若有必要,她甚至都不介意潜入城中富户家中,搜刮走将他们仓库中的财富和米粮,qiáng行为国捐款←当然,感谢纪念他们这番贡献的石碑也是会竖起来的。

  能爬到中央的官吏,不管人品如何,才能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的,只是他们之前各有私心,拉帮结伙、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那一套玩了一辈子也没玩够,崇祯又是才登基没两年,很多时候根本就支使不动他们。如今有了唐惊鸿,用这种不一般的手段震慑着,全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生怕哪天这位国师大人就把他那点黑点捅到皇帝跟前,让自己脑袋落地——听说这位国师大人不但知道他们已经做过的坏事,甚至连没做的都能说中一二,更让他们敬畏。

  大明不缺人才,也不缺钱财——当然都在民间,任凭崇祯为国库愁得连日连夜睡不好,用尽手段想让富商捐钱,就是没有一个人肯捐。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奈何时间不等人,唐惊鸿只能用点非常手段,再加上她手头的建文帝宝藏,朝廷的国库很快便充盈了起来。

  虽然还有些小摩擦,但是这些官场上的老油条们非常有分寸,将将踩着唐惊鸿的底线,倒也不是不能容忍。

  如此一来,全国上下风气一肃——军饷按时发,将帅指挥尽心,捷报连连,皇太极手下的后金兵马始终不能彻底拿下辽宁,更无论进军京畿;各地仍旧是自然灾害频发,自有富户自觉地拿钱拿粮出来,日子虽然艰苦,倒也都能过下去,自然安抚住了民心。

  等皇太极彻底认识到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带着后金部族冲破袁崇焕在东北的防线、因而率众彻底归附大明的时候,唐惊鸿已经在这个世界待了八年了。

  崇祯皇帝紧跟着便按照唐惊鸿的指示,将后金部族彻底打散,分别送去全国各地居住,又重金招募中原居民前去东北定居——甚至都打出“黑土地、肥沃的土地”之类的广告了。

  这八年里,袁崇焕曾被她当着皇帝以及广大朝臣的面子面斥骄纵自大,有点成就可能就要拥兵自重,吓得他连忙把小儿子袁承志送来京城做质子——当然名义上是幼子顽劣,他自己军务繁忙,请国师大人代为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