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话之后,孙平开始和他们聊起了高中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因为大家都或许是男生的缘故,孙平很快就和大家称兄道弟起来。孙平本来就不是那种有架子的人,何况孙平实际上年纪也不大,于是孙老师就变成了平哥。尤其是孙老师提及自己又写小说又拍电视剧的故事,这群荷尔蒙飙升的男孩子们更是来了兴趣。甚至有学生说:“平哥,你看我一表人才的,gān脆我不念书去当偶像吧?”
孙平想了想,“如果大家期中考试能甩掉全年级倒数第一的位置,我就带大家去飓风艺术学校看看。让大家了解下偶像是怎么培养的。哦对了,除了成绩,cao行也是必须的哦。”
哄完这群男孩子们之后,孙平回到电脑前开始创作小说起来。《母语》那边希望孙平下半年也能再写几部有影响力的小说,这样能够在年底的几个文学奖上有较好的表现。孙平想了想,既然自己写了几部唯美主义的小说,那么不如找找法国的感伤主义的小说?于是孙平将萨特的《恶心》以及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弄了出来,寄给了《母语》杂志社。同时他还将川端康成的短篇爱qíng小说《伊豆的舞女》寄送给了《芙蓉》。
第116章:所谓风格
林佳郡现在成了《母语》杂志社小说部最有潜力的新人编辑,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是孙平的专属编辑。虽然编辑内部对于林佳郡的忽然受重视也觉得有些嫉妒,但是联想到孙平的一夜爆红,所有人都觉得林佳郡的受关注还真是上辈子拯救了国家的缘故吧?要知道严肃文学圈和流行文学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严肃文学的作者虽然也是依靠天赋吃饭,但是要在这个圈子混出名堂来却需要生活的经验和qíng感的累积。你可以凭借处女作就大红特红,但是你的下一本书呢?
孙平似乎打破了这个惯例,他的处子作《丛林中》就成功了,甚至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不仅能让孙平拿下青云奖最佳新人金奖,甚至问鼎金笔奖年度小说大赏及中短篇小说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能不能更进一步摘下全国文学艺术大奖小说部门本赏就要靠评委们乐不乐意提携新人了。
而孙平除了《丛林中》之外,同期还刊登了另外一篇完全不输给《丛林中》的《罗生门》。就当大家以为孙平在这次惊艳亮相之后会略微平淡一段时间,结果人家时隔一个月之后又发表了《汤岛诣》、《梅雨前后》和《五叶箬》等一系列小说。和早先两本小说走怀疑主义和自私主义不同,孙平的第二批小说走的是唯美主义风格,虽然主旨依旧是比较黑暗颓丧的,但是文笔却美如画。不少评论家还一度以为孙平是个女作者,直到人家的第三批小说,《恶心》、《局外人》和《鼠疫》投稿给了《母语》杂志社。
“孙老师的小说还真风格多变,上次我还以为只是文笔的变化,现在人家的行文风格忽然向西洋派转变,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huáng骏拿着小说和总编辑于宝岩闲聊着。
“看上去他的风格在变化,但是文章的内核却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于宝岩不是很统一huáng骏的看法,“你必须注意到,孙平的小说内核始终是批判现实主义。在他的笔下,他肆意嘲讽社会中的一些黑暗面。并将人xing的丑恶与社会制度的yīn暗提炼出来,在他的小说里或真实或夸张地表现出来。也许他的小说会套着怀疑主义、存在主义、唯美主义或感伤主义的外皮,但内心却是他悲天悯人地感叹。因为他没有办法去改变,于是他只能去嘲讽。这样的作者或多或少在内心深处有一些厌世,我还真担心他这样会不会像某些天才那样英年早逝。”
“您的话或许有点严重了吧?”huáng骏皱紧了眉头。
作者其实和所有艺术家一样,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越有天赋的作者越容易自杀,这也让很多编辑和评论家感到痛心。因为这些人太聪明太睿智,让他们对世界能够理解得更透彻。但这个世界对于他没有吸引力的时候,他们也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而作者们又是一群感xing动物,当他们找不到生活意义的时候,也就是他们选择告别世界的时候。
想到这,huáng骏决定回去之后让林佳郡提高和孙平联系的密切度。虽然旗下作者是否自杀和杂志社关系不大,但是huáng骏还是不忍一名天才的陨落。
“你也不用太担心孙平了,他现在的作品还在表明他目前正非常有趣地探讨自我与本我的区别呢。”或许是察觉到huáng骏的qíng绪,于宝岩安慰道,“《恶心》和《局外人》都是那种探讨‘我是谁’的小说,这种哲学题材的小说素来容易拿奖,我看今年的全国文学艺术大奖小说部门应该不会空缺了。何况还有这部《鼠疫》,这种反应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小说也是拿奖热门。我看全国文学艺术研究学会的问题不是给不给奖,而是怎么给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