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漫同人 > 红楼之农业大亨_作者:七彩鱼(474)
大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慕班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制造橡胶管和活塞的办法。贾琏只需要给他提供人力物力,为他建造专门的橡胶制作厂房便可了。
贾琏现在的产业很多,庄子上的地除了自家吃用之外,生产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产粮了,全部用来育种。去年杂jiāo水稻试验中,成功选定品种后,基本上全部的地都用作杂jiāo水稻的种田了。还有一部田用作分chūn季育苗,比如糙莓、番茄、南瓜等等,每一株苗都是用小陶盆种出,大部分是以低价出售给农民,还有一部分会装载到稍微远一点的地区售卖。
新品种的育种模式不仅仅是京城这样cao作,各地的小农庄也得到同样的指令,用同样的育种方法进行,也是低价出售。一文钱,也就是购买一个烧饼的价钱,可以买下两颗番茄苗。考虑到每家每户番茄种植不会太多,而且来年还可以继续留种再种,这点钱对农户们来说,都不会造成负担。
必须收钱的原因,还是考虑到全国运行规模下的成本巨大损耗,而且来年可能还有更多的新品种的持续cao作。
当然,这种超低价的菜苗不是无限量供应的,每家要按照户籍登记的人头进行购买,但家奴不在计算之列。每种菜苗会按人头合理分配,比如番茄每人三棵,南瓜一棵等等。一旦超出这个额度,价格就会翻十倍,以避免有些商人恶意囤货,哄抬物价。若是碰见富户想多买,也是同样是十倍的价格,富贵人的面子不好用,你有钱想多吃,就多拿点钱,反正他拿的钱将来也是用在贴补穷人身上,算是一种变相地做好事。
到今年年初,贾琏的小农学堂在各地已经发展了一百多个,因为去年一整年,贾琏,加之小农学堂等等,人气都比较旺的关系,很多当地的年轻人都以进这里为荣,自主学习,以期待通过考试,进入十里八村的老乡们都羡慕的地方。小农学堂招纳新人,渐渐如若科举考试一样,有的地方甚至针对入小农学堂的考试问题而开办起学堂了,听说报名者不在少数,堂堂课爆满。
务农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事儿,相较于考中率极低的科举,好好学习务农,养家糊口反而是当下年轻人更愿意谈论的话题。
因此,贾琏在民间的声望日渐升高,在朝中更是有无人比肩的趋势。纵然是受皇帝惯宠十几年的丞相靖英光,也比过贾琏而今的盛况。
照理说,这趋势多疑的皇帝又该担心了。不过每每皇帝存着这种担忧的时候,只要一和贾琏谈心,就什么忧愁都没有了。
……
一日,风和日丽,鸟儿叽喳。
皇帝无聊,想谈心,带着贾琏又游御花园。
“爱卿啊,朕近来听说你在城地界很受欢迎,出一趟门,车后头能多十筐jī蛋?”
“臣也想不通,这些百姓怎么会这么懒。”贾琏和皇帝聊天的时候,时不时地瞥向凉亭外头。
“爱卿,你听错朕的话了吧,朕说送jī蛋的事儿。”
贾琏点头,“臣正是说这事儿,皇上,得空您可替跟臣说句公道话,跟那些人好好说道说道,臣的小枣庄只是养殖场,不是给他们帮家老母jī孵化小jī崽的地方。”
皇帝呆,“什、什么?你说他们送jī蛋,是为了让你帮忙孵化小jī?”
“不然呢?我家里又不缺jī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qíng。”贾琏摊手,无辜的看向皇帝。
皇帝听完这话,忽然觉得有道理,点点头,带着价廉出了凉亭,准备继续和他说福建百姓对他呼声很高的问题。
贾琏这时候忽然行礼,道了声冒犯,就匆匆跑到桃树边儿,不是什么时候手里变出一个扩大镜,在树gān上照来照去,接着就忍不住说生身份粉病了,该剪枝了,弄一弄桃花开得好,到秋还有大桃子吃之类的。
皇帝忍不住偷偷翻了个白眼,真觉得自己眼瞎了,他昨夜竟然会多想,以为声望如此的贾琏会利令智昏,存着láng子野心。满眼除了桃树李树杏树,就是母猪公jī庄稼田的人物,他哪里会有什么心qíng做皇帝。做了皇帝,他还有工夫种田剪枝么?
皇帝松口气,同时望着而贾琏围着桃树转的qíng景,禁不住敲自己脑袋一下。
皇帝愣神儿怪自己蠢的工夫,贾琏已经和修理园子的太监‘切磋’上了,甚至拿着修枝剪跟小太监他演示该如何去剪枝。
皇帝咳嗽了一声。
贾琏忙丢了手里的活儿,和皇帝继续汇报而今农用药剂的生产规范化的问题,还有玻璃的规模生产,以及轻工纺织机的改进方案,同时也提到了橡胶的生产和种植,还有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分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