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琮来不救世_作者:凤绯楠(126)


霍家琮闻言扯了一下嘴角,皇家人的话听一听就行了,当真你就输了。就算他知道了徒祐的心中所想,也不会在意,不是有句话说路遥知马力不足,日久见人心不古嘛。
人的心思太复杂了,他绝对不会费力去猜那些各怀鬼胎的人能生出个啥来,他只要保证在自己有自保能力之前,不会被人当枪使就行了。当他不知道有人已经暗地里查找他的祖宗十八代了吗,顶着九皇子伴读的身份总要分担一部分风险,想寻找他的弱点软肋,他就让这些人胎死腹中。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八回终是禅位

  既然知道了荣国府和甄皇贵妃各怀鬼胎,徒祐要做的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让这些计划胎死腹中,毕竟在父皇的眼中他是一个机智却不失天真烂漫的小儿子,yīn谋诡计还很远不是吗?
首先具有可操作性的便是薛宝钗的小选。小选的日子定在了清明之后,为时半个月,主要是后宫还要挑些秀女充盈一下徒家人的后宅。
不过徒祐没想到一介商户能养出这样的姑娘。落落大方,端庄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实在是很适合后宫,不过再好那也是四大家的姑娘,还是做几年侍读放出去找个人家便好。
徒祐不知道的是薛宝钗在红楼中是最会做人的姑娘。
知道王夫人不喜林黛玉,便从不提起;知道贾宝玉喜欢林黛玉,便姐妹情深;知道贾母不喜欢自己,便不着痕迹的奉承努力赢得好感,直到贾母承认了她的身份,说出黛玉不如的话。
更是看透了荣国府下人见钱眼开的性子,便和林黛玉的内敛反其道行之,到处施以小恩小惠,从薛宝钗手捧药丸横穿大观园就知道她喜欢造势,直到得了众所周知的得了端庄大方的好名声。
不过薛宝钗确实比不上林黛玉的真。薛宝钗的出发点是能利用和不能利用,林黛玉的出发点则是看得上和看不上。
前者多少有些虚伪的感觉,比如金钏的死,薛宝钗可是为王夫人做足了面子,粉饰太平的功力可见一斑,而林黛玉只要看得上的如香菱这样的贱妾,依旧兴致勃勃的为人师。
所以说徒祐觉得薛宝钗适合后宫绝对不是错觉,这姑娘绝对适合青云路,只是徒祐没打算送薛姑娘上青云路,却不妨碍薛姑娘有青云路的命。
说穿了还是秀女争斗的结果,也不知怎么薛宝钗就被众人遗忘在了御花园,然后就遇到为继承人烦忧的皇帝。熙和帝看到一脸明媚忧伤的薛宝钗,脑子一歪想到了被圈起来的废太子一家,大手一挥就把薛宝钗赐给了刚刚十六岁的废太子庶子徒昊。
徒祐对这个结果只能用目瞪口呆来表示,然后庆幸父皇没想起四哥五哥和七叔这三家,就是废太子那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子。看来薛宝钗的运道还是不错的,至少比那几个勾心斗角被一顿训斥,连好人家都找不到的秀女qiáng多了,不过皇子的后院还有得熬呢,这么一想便把薛宝钗的事情扔到了脑后。
他现在在七叔的影响下对林家的关注上了一个台阶,当然贾家的事情是不会放松的,每日一乐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贾宝玉听说薛宝钗要小选,便再出惊人之语,虽然后宫的确是龙潭虎xué,那也没达到十八层地狱那种程度吧,而且按着贾宝玉的说法,后宫的女人都是一堆的死鱼眼珠子。
此言一出谁与争锋,他可把自己的大姐,老娘,还要祖母一块骂进去了。这小子怎么就没想过女人最后都变成死鱼眼珠子了,难道他自己还能长生不老不成。说好听了是赤子之心,说难听了就是长不大的奶娃娃,他也不想想支持他长不大的背后,都是他口中的国贼禄蠹提供的。
这些惊人之语他可都让暗卫好好记着,是留给后人的告诫之语,但愿他的后人没有这种明知自己是泥做的男人,还要往水做的女人那里凑,最后弄成了和稀泥才真是难看。
综上所述,贾家是徒祐用来消遣的,而林家才是徒祐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霍家琮也跟着徒祐了解到林江这个人的背景,也弄明白了贾母那句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句话的来源。
林江的父亲是林如海父亲的庶弟,林如海的父亲去得早不说,林江的父母更是同时殒命,最后林江便养在了林海母亲的名下。可惜林江是个孤拐性子,虽然考了状元光宗耀祖,更是做了皇子的伴读,那是的林海可是以林江为榜样,但好景不长,林江不知怎么就看上了宫里乐坊的一个男青衣,为了这个青衣宁愿放弃大好的前程。
最后落得被逐出林家的下场,最狗血的是林江和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同时看上了这个青衣,林江不得不和这个青衣远走漠北,远离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