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_作者:凤初鸣(154)

2019-07-06 凤初鸣

等大臣们走了戴权领贾环进去面圣。
进了殿见黄纱帘后坐着一个穿黄袍的人,知道是皇帝了,赶紧趋前几步,按事先在家里演练过几遍的礼节,先请安,报上职衔姓名,再祝新禧,然后跪在一个适当位置等候皇帝发问。
虽然他顶讨厌给人下跪的,可是不给皇帝下跪的后果却连想都不敢想,所以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皇帝看他举止妥当,礼节娴熟,完全没有初见天颜的人那种惶恐失措,先有几分喜意。
“平身吧。”
“谢皇上。”贾环起身站在一边,一瞥眼看见萧景站在对面,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皇帝问了几句关于救灾的事,得知已经办得妥当,好好的表扬几句,贾环谦虚几句,一搭一唱的配合默契。
说话间,贾环用眼睛余光瞄了皇帝了一眼,看皇帝容颜清硕,年轻时想必也如萧景般俊美,还长了一把符合当代审美标准的黑亮光滑的飘然长须,搁现代也能给飘柔做个广告。
贾环心里寻思:“这把胡子若是长在萧景嘴上,还可以摸一摸,以后他不听话了可以揪住……”
一念至此,被脑袋中的变态想法吓了一跳,赶紧盯着脚尖,听着皇帝问话。
萧景也帮场,说:“要说榜样的力量不可小看,他不惧辛苦尽心为国办事,大过年的连家也不回忙着安排灾民,在他的影响下,他家里母亲丫环也捐了私房钱,买布买棉花做衣裳给那些灾民里的老人孩子呢。”
他的意思是要皇帝赶紧赏赐,这可是榜样啊,要树立榜样给大家瞧瞧。
贾环说:“王爷过奖了,她们在家闲着也只会打牌绊嘴,做衣裳是她们善长的活,尽点薄力帮几个人也是应该的。”
皇帝很感动,说:“若是朝中大臣也如这些女子这样知道尽一点微薄之力,何愁不能国强民富。”
贾环听皇帝的意思对大臣有不满,赶紧说:“朝臣自然是有心办大事的,因唯恐办不好,辜负圣意,所以谨小慎微,反而放不开手脚,倒不是有心敷衍。”
皇帝说:“他们为了乌纱,办事是谨小慎微没有进取之心。只是朕年纪大了,也没心思操心那些事。”
贾环又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不居。西汉开国时因遵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方有文景之治。今圣主清静无为,正得黄老治国之学的精华。”
皇帝听了龙颜大悦,年轻时他还有点进取心,现在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没那个心力和才干处理政事,甚至懒得上朝,正头疼那些大臣埋怨。贾环却说成是无为而治,从老子的《道德经》里为他的懒惰无能提供理论基础,岂不是令皇帝大悦。
旁边太监心中佩服,瞧读书人拍马屁就是高明,咱听都听不懂,皇上就大悦了。
萧景一旁也给了个佩服的眼神,想不到你小子拍马屁有一套啊。无为而治适用于天下初定,修生养息之时,现在国家处处积病,不想着如何变法图强,却说要清静无为,脸皮好厚哦。
贾环翻了他一眼,给他一个“不是你教的吗?”的眼神。
贾府全家上下都奉承老太太,他常年处在那种环境,再笨也学会了怎么奉承人,就算比不上凤姐宝玉,比起贾政来强多了。
但是不管这马屁的技术含量如何,皇帝是“大悦”了。说:“你母亲带着丫环们给灾民做棉衣,也是难得,难怪养出你这识大体的儿子来,朕要赏她。”
贾环赶紧跪下谢恩:“皇上厚意,微臣心领,只是臣母亲是侧室,不敢当皇上赏赐,臣回去买些好东西孝敬她就是。”
皇帝明白了,他是庶出,按说有赏赐该给嫡母的。他这样也算礼法人情兼顾,是个懂事的孩子。
“等将来你为朝廷立下大功,朕也给你生母一个诰封。”
“谢皇上隆恩。”贾环赶紧拜谢,虽然他不满那种把生母当奴才不念亲情的狗屁礼法,却不敢明着跟礼法做对。现在皇帝给了方便,自然乐意笑纳。
皇帝又问:“下个月就要会试,你估计着能得什么名次?”
“尽力而为,无愧于心,臣不敢奢望名次。”
“万一考不中你当如何?”这么不吉利的话也只有皇帝这么毫无顾忌说出来。
贾环脱口而答:“当好一县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同样不负男儿之躯。”

皇帝微笑点头,又问:“若是高中了呢?”
“愿做陛下肱股之臣,为君分忧,为民请命,开一世太平,死而后已。”贾环说到后来,已经不完全是奉承,而是有几分真意的表决心了。
皇帝对他很满意,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壮志言语他也听腻了,这孩子的志向是“开一世太平”而不是“开万世太平”,若高中则造福一国百姓,不中则当好小县令,造福一县百姓,倒是个脚踏实地,不说空话,不好高骛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