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_作者:凤初鸣(193)

2019-07-06 凤初鸣

“臣的意思是,早立晚立各有好处,何不取一条两条好处都能兼顾的法子。”
“小滑头,你有什么法子直说,再这样两面逢源,朕打你板子。”皇帝板起脸提高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灯花落,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是……不知道,但是我喜欢。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算算皆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个诗的出处和作者是……不知道。
小时候在课外辅导书上见过,当时没算出来,悲愤,柔弱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现在智商提高了,终于算出来了。
第76章 秘密立储贾环献策
贾环吓了一跳,赶紧说:“臣的意思是,皇上可以应臣子们的请求立下太子,只是不公开而已。”
“呃……”这个法子没听说过,皇帝一时反应不过来。
“皇上所虑者,无非是考察皇子贤愚需要时间,所以不能早立太子。而大臣考虑的是早点定下来可以安人心定朝纲。要想两全,皇上可以写下立储诏书,藏在某处,然后宣告众臣已经立下太子,待皇上百年后宣告天下。这样岂不是即立了太子安了众臣之心,皇上又可以慢慢考察?”
其实这就是雍正发明的秘密立储法,成功地解决了皇子争储夺嫡的纷争。
皇帝盘算了一下,觉得这法子甚好,让他困扰不已的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皇帝又龙颜大悦,说:“状元郎果然好才华,朕没看错人。”
贾环厚颜接受了夸奖。
皇帝一大悦,马上就有好处,居然赐了午饭。
御膳的排场不必说了,吃一看二眼观三的大席。无数训练有素的太监戴着袖套伺候揭碗盖端菜盛饭,不但一声咳嗽不闻,连碗盖碰响的声音也没有。
虽然御膳食前方丈盘列八珍,但是贾环并不把陪皇帝吃饭当成好差使,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大口吃东西,不能伸胳膊夹那远处的菜,甚至屁股不能全部坐在椅上,这不是受罪么。而且如此奢侈做派实在让人看不惯,国家财政如此紧张,皇帝的御膳还要摆一桌只看不吃的看桌。
等用完御膳,太监伺候洗手漱口毕又送上消食茶水。
皇帝又问:“你觉得淳王和裕王,这两个哪个好呢?”
贾环差点胃绞痛,刚吃完饭讨论这么个敏感的接班人问题会消化不良地,得了胃病你报销医药费咩?
当然不敢把不满露在脸上,先揣摩皇帝真实的意思,肯定不是问他的意见,这么重大的问题连当爹的都难以取舍,还会征求一个新菜鸟的意见吗?可见,皇帝要的的不是建议,而是忠心,没有上佳建议不要紧,没有忠心则是临渊之危,任何君主都不会容忍不忠之人。真正的意思恐怕是看他是哪边的人,以及他是什么样的人。
了解了皇帝的意图就好办了。
“你和他二人都有来往,想必也了解不少,这个问题很难答么?”皇帝催促。
贾环现在也学着每说一句话前先在心里过一遍,听皇上这么问,想了想回道:“启禀皇上,臣以为两位皇子都各有好处,实在难分高下。”
皇帝略有意外,本想试探他是否有公心,想不到他不趁机说萧景的好话,反而说两人都有好处,这倒奇了。
其实也不算多么意外,以贾环现在人微言轻的地位,说谁好谁坏屁用都没有,说萧景好,必然遭皇帝猜忌和逆反心理。
所以贾环用迂回法,说:“从私人感情上来说,臣当然希望淳王能继承大位,因为他肚量比较大,四年前臣的老师落了榜,臣一时糊涂怀疑他搞了鬼,把他骂了一通,事后他即没报复也没去臣家里告状。伺候如此大度宽宏的主子,底下人的日子也好过些不是?
只是今天皇上垂问,臣不敢以私情废国事,必要摒弃偏见对两位皇子做个公平的评价。”
“你只管说罢,朕不会怪罪你。”皇帝催促,很好奇他所谓的公正评价是什么。
“裕王的好处是聪明能干,读书也好,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完成一件事。淳王在自身才干方面要差一些,所以他用借力的方法弥补这弱点,就是他能用人,知道听别人的忠言,能从他人的谏言中选中一条最有利的法子。
总之,两位殿下各有长处。”
这番御前应对贾环答得极高明,表面上他非常公正忠心,先夸萧晨聪明能干会来事,反而说萧景在才干上不如兄弟。可是正因为萧景自身才干欠缺,所以他不得不用别人的才干来弥补自身不足,大肚能容,用心识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