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七五同人)_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121)


  凡是来此吃饭,吃了鸭糊涂的人,看了字无不说妙。
  ……
  厚积薄发,到了蔬果开始陆续收获,包拯又吩咐摘了一筐,送到宫中,给仁宗品尝一下。仁宗还记得开封府要改造,如今看到结果了,便叫侍候的伴伴送蔬果去御膳房,中午品尝。
  这位陈伴伴与包拯有些交情,也知道现在的流行,便笑说现在开封府食堂的菜色颇为出名,不如叫他们再进几道菜来。
  仁宗怎知道此事,细问之后,果真钦点了鸭糊涂等菜,命开封府进菜。
  陈伴伴去传口谕,把开封府的厨子喜得差点晕过去,没想到竟心想事成了。于是在云雁回的监督之下,用上府里种的菜,做了席面。
  宰相油条、鸭糊涂、珍珠虾球、香菇台菜心和八宝饭,这些肯定是要有的。
  其中,鸭糊涂稍有改良。
  因为“难得糊涂”四个字伴随鸭糊涂传开,来吃鸭糊涂的都喜欢钻研糊涂二字。云雁回便也叫厨子把原料里的山药改成了芋头,如此一来,鸭糊涂便更为浓稠,更为“糊涂”了,味道却未变差,皆大欢喜。
  几道菜送进宫里,仁宗一尝,果非寻常,又听说开封府官吏因此积极性大增,出勤率上升,但由于开封府开源节流,所以并未耗费钱,反倒赚了,遂大喜,将包拯和食堂都赏了一番。
  听说连官家都夸赞了食堂的菜,厨子欣喜若狂。
  开封府官吏们也与有荣焉,吃饭更勤快了(……)。
  御口一开,传扬出去,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食堂菜更是整个汴京范围内名声大振。
  与太学食堂不同,开封府衙食堂的菜品有多样在美食荟萃的汴京打出了名气,从宰相油条、八宝饭、珍珠虾球、鸭糊涂到后来云雁回陆续开发的几个招牌菜,都名扬汴京了。
  只因开封府食堂与太学食堂一样,都不对外开放,所以不知多少人求而不得,转而找到了在开封府供职的官吏,希望他们从自己的份例里拨出来卖给自己。
  像这种事情,府衙也不限制,这本来就算是最终目的。
  事迹传扬到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一众僧人都不禁面面相觑。
  “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件事是雁哥儿办的呢?”
  “奇怪,雁哥儿不是去了天庆观里吗?”
  “对啊,如果是在天庆观,怎么插手得到食堂?”
  “可是这时间也太巧了吧,从开封府开始种菜,到现在食堂出名,算算时间,不就是雁哥儿进去的时日吗?”
  “的确是太可疑了……”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和尚们都认定了,一定是云雁回改变了开封府的食堂。
  没办法,他们对雁哥儿能够在吃上有多能下多少功夫都是目睹过的,一个国际美食节都办起来了,何况是区区开封府衙食堂?
  ……
  狡猾的云雁回,在开封府食堂成名之后,就又找到了包拯,表示想把油条的制作方法以开封府的名义免费放出去。
  包拯一听,还喜出望外:“雁哥儿还能想到要造福百姓,很好啊!”
  在这个技术保密的年代,有这样的觉悟,真的很不容易!
  云雁回抓了抓脑袋,“你过奖了,我只是想,把几个成名的招牌菜中,制作最简单,最贴近平民生活,最容易传播的菜谱释出,以进一步推动开封府食堂的名声。”
  包拯:“……”
  老百姓难得吃到,传播起来不够给力。宰相油条这一有实力有故事的食物,明显容易获得民众基础,做法传出去,只会推动食堂的名气,使得开封府食堂无处不在。
  宰相油条继名满汴京之后,又飞入万家,那么,关于它的来历也会满汴京,任何外地人来到这里,吃到这个食物,问及来源,就都会听到它是出自何方了。
  甚至,隔一段时间,开封府就可以释出一道菜谱。
  这个广告效应,是什么都换不来的,也是为什么云雁回明明可以把配方卖给其他脚店,却没有这么做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上看,云雁回也的确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造福了人群。不过对于云雁回来说,钱是怎么也赚不完的,成就感比较重要。
  云雁回的做法,果然将宰相油条和开封府食堂菜的名声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开封府贴了张布告,是由少尹包拯亲笔写的,大意是近日开封府食堂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开封府上下也接收到大家希望吃到这些食物的心情了,作为一个服务百姓的地方,开封府愿意把其中最负盛名的菜品之一油条的制作方法公布出来,以飨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