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七五同人)_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468)


  而且,这可是公主殿下赐给他们吃的,公主真是太善良了。
  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糖的小孩,都吸溜起了口水,他们人很多,分着吃那糖果屋,每人一小块,那味道,一直记到了很多年后。
  即便日后,他们很多人都自己买得起桃之夭的糖了,但是,这依然是他们尝过最甜蜜的味道。
  ……
  云雁回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和双宜讲了一下。
  双宜十分感慨,小时候,在慈幼庄时吃不到什么好的,后来搬出去后,家里也困难过一段时间。双宜还记得郑苹偶尔会带果子回来,她非常爱惜地吃,一包能吃上许久。
  那时候雁哥儿就已经有大人样了,总说自己不喜欢吃,然后推给她吃。
  但他们还是比那些穷民要好的,郑苹至少是能赚钱,能买回来零食的,比那些孩子要幸福多了。
  被这么一触动,双宜吩咐了铺子里的人,每个月做一间糖果屋,以公主的名义,分给汴京城中的孩童,让那些买不起糖果的孩童,也有机会尝到。
  这件事后来还传开了,渐渐竟然被编成了有头有尾的故事。
  据说八公主听闻过年了,很多孩子却吃不起糖,于是向仁宗求了一些原料,亲手制作成了美轮美奂的糖果屋子,然后请求赐给百姓。
  仁宗十分赞赏公主的行为,命人送到百姓手中,并说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那么都应该和他的女儿一样有糖吃。总有一天,大宋每家每户过年时,桌上都能有一匣糖果。
  有义商被公主的善良感动,于是捐赠糖果,因此生意也更好了,皆大欢喜。
  ——后来有臣子拍马屁,在仁宗面前讲述了这个故事。
  仁宗第一反应居然不是高兴,而是:这个故事不会是某个姓云的编出来营销的吧?!
  仁宗怀疑的神情,让臣子还以为他生气了,连忙请罪。
  仁宗倒是没有责罚,只是在心里嘀咕,这都是云雁回的错啊,搞得他疑心病越来越重,都不能放心地听故事了,总觉得故事后面是有人搞事情的……

第217章 花边新闻
  不几日, 已到了年节,今年云雁回不用去大朝会、接待使臣之类的了,在家里睡了一个小小的懒觉,才被小宝叫起来。
  今年家里少了双宜,她和沈括在新家过第一个年, 导致家里好像有点冷清了。
  小宝帮云雁回把新衣抱到房中来, 将他从温暖的被窝中拖起。
  过年了, 当然要穿新衣,这全新的衣服,一针一线全都出自郑苹之手。
  云雁回穿好了新衣,洗漱一番, 给邻居们拜年。
  云雁回现在呢,在邻居们口中,就属于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隔壁三娘的儿子和云雁回差不多大,现在还每日里游手好闲, 导致他常常被三娘教育要向云雁回学习。
  所以, 云雁回大概是同龄人最讨厌的客人了……他去拜个年, 就会导致他们又被家里人念叨。
  但是,对于小孩们来说,他则是最受欢迎的对象了。
  三娘的女儿柳叶前几年就嫁给了同一条街的邻居,生了个儿子,小孩和舅舅不一样,爱死了云雁回,因为两家交情久,也管他叫舅舅,几乎比自己亲舅舅还亲些了。
  因为云雁回去拜年,总会带些零食,今年带的还是桃之夭的糖。
  看到云雁回他们就知道,有糖吃了。
  云雁回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就看到沈括家的车也停在外面了,看来是小两口来了。因为沈家远在钱塘,汴京只有岳家这一家长辈,所以自然是不论初几回娘家,优先来岳家拜年。
  云雁回进门后把围巾摘了,看到沈括和双宜亲亲热热并肩坐在胡床上,便故意笑说:“过年呢,双宜晚上下厨烧锅鱼来吃啊,年年有余,寓意多好。”
  沈括:“……”
  双宜现在都知道了,她就说沈括怎么会突然间问她要鱼吃呢,都是雁哥儿使坏呢,看到云雁回又在吓沈括,没好气地道:“雁哥儿,你就不要唬他了。”
  上次沈括含泪吃了鱼,过了好一阵,才敢向她说出实情。
  “阿娘,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吧?”云雁回对郑苹道,“看看,就护着她郎君了,还让我不要唬人。”
  郑苹笑了起来,倒没一起臊双宜,“谁也说不过你,他们新婚燕尔的,你就知道使坏。”
  云雁回睁大眼,“我好冤,我只是叫存中了解一下双宜的方方面面。”
  沈括:“……”
  ……
  郑苹给收拾了一下房间,叫双宜夫妇在这儿住上两天,她们母女也团聚一下,有一段时间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