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七五同人)_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574)


  云雁回又问过了,沈括他爹给结的那门亲是个什么情况。接着便知道,原来他还见过那家的人。
  沈周当年在京城时,因为收藏药方认识了太医局的一名太医,对方是正宗世代行医,现在儿子也在太医局,小宝也在太医局,云雁回去过多次,故此有过几面之缘。
  云雁回回想了一下,此人复姓宇文名昫,医术精湛,大小方脉都擅长,为人也比较认真勤恳,可见家风还是很好的。沈周也不是胡来的人,难怪会和他们家结亲。
  再叫小宝来分说一下,知道这宇文昫平日里的确对待同僚、学生的态度都很好,气度、才学无一不好,听说家里也很和睦,从无争吵。
  知道情况后的双宜便更加放心了。看人从长辈看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夫妇也上门与宇文昫会面,指腹为婚一事,就此定下。
  ……
  又过了两个月,双宜临近产期,肚子愈发大了。
  于是,双宜和沈括也就此住到了大相国寺去,郑苹为照顾她,也一同搬了过去。云雁回虽不能住过去,但是也时常上门探望。
  了然每日一诊脉,连诊带算,还把预产期给差不多算出来了。
  “这个……在初七初八之间,不好说具体什么时候,有个变化,”了然严肃地拈着纸张,指给云雁回看道,“最好让双宜憋一憋,初八再生,这天生八字比较好……”
  云雁回:“……”
  云雁回崩溃状道:“师父,憋一憋是什么意思?这是想憋就能憋住的吗?”
  了然一想,自己措辞的确有点不对,“我是说,注意一点,尽量避开这个变化。初七说不上太差,但是远不如初八生,无论哪个时辰都是如此,你可休要不信。”
  “我信,我当然信!”云雁回哪能不信呢,可能因为原著世界观的原因,了然算得真的挺准的。
  这次他本来还想让了然算一下双宜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双宜说这样就没惊喜(?)了,不让他算。
  云雁回跑去和双宜说了一下这个事,叫她初七的时候注意一点,能躲开这个变化则躲开,不能躲就算了,都是命。
  云雁回还思考了一下会不会是胖贝的原因,这家伙当初在灵囿住了一段时间,没能跑上一个妞儿,现在又住回来了。
  于是,云雁回跑去和胖贝“沟通”了一下,又把它送到灵囿去了,以防万一。
  ……
  时间又到了初七那一天,宇文昫夫妇带着儿女上门来了。
  很多熟悉的亲朋都知道双宜大约就是初七初八生产,宇文昫作为未来亲家,自然也知道了。
  他们上门是一片好心,其妻在妇人科方面略通一二,他自己又擅长小方脉,虽然知道这里有了然坐诊,但还是过来帮个忙,毕竟都结了亲,这出生的不是他们女婿就是媳妇儿。
  对于这样的人,云雁回一家是大为欢迎的。
  宇文昫的一双儿女都长得甚是俊俏,双宜和沈括虽然看过了,但是云雁回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拿了一匣果子给宇文昫的女儿吃,顺便问了一下名字。
  宇文昫的女儿虽然才三岁,但是已经会说不少话,而且有条有理,道了谢之后,告诉他自己小名柔奴。
  云雁回含笑点头,随即反应过来,柔奴,宇文柔奴?我靠,点酥娘啊!

第262章 瓜瓜坠地
  要说点酥娘宇文柔奴可能知者不多, 这个称号其实是从一首词中来的, 云雁回曾经翻阅过词中的含义, 故而知晓。
  宇文柔奴的父亲是太医——正是这一点令云雁回确认她就是那个点酥娘,而非同名。
  宇文柔奴之父因为牵涉到某案件入狱,她沦落成为一名歌伎, 才貌双绝,名满汴京,后来还成为官宦世家出身的王巩之侍妾。
  王巩被贬岭南后,宇文柔奴跟随他前往地方,因为家传医学, 自己又一直在学习, 宇文柔奴通晓药理, 王巩被贬期间,她在当地为百姓治病, 备受赞扬。
  苏东坡后来填了一首词, 其中“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句里的琢玉郎和点酥娘指的就是王巩和宇文柔奴。
  还有更为出名的“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句,说的也是他们的贬谪遭遇。苏轼问宇文柔奴岭南是不是很不好,宇文柔奴却说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云雁回发觉眼前这个小萝莉就是宇文柔奴,惊讶过后,有些感触。
  这时候苏轼、王巩他们都还年轻,宇文柔奴更是年仅三岁,尚未成为点酥娘,她的生活还是十分快乐的,家庭美满,幸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