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良卿(张良同人)_作者:青茶木(105)


  他如何也想象不出,以后千千万万个日子,他都只能对着一方巴掌大的坟墓,说:“老四,哥今儿给你带了个好玩意儿。”
  大抵,只能烧到地下去给他了。
  张良望着男人孤寂的背影,如鲠在喉,蹒跚过去,将一块干净的布料盖到江四头上——这是他第一次见证死亡。
  死的人已经去了极乐世界,留给活人的,只有愧疚和惋惜。
  人走茶凉,此后世间又多了一缕冤魂。
  事后,他们给男人留了一笔钱,让他去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盘一块土地,好生教导豆子出人头地。
  临走前,张良问男人,江四可留下什么心愿,或许他们能够帮上忙。
  男人只望着坟冢摇头,“他这人心眼儿少,没其他的念想。只说下辈子不与我做兄弟,要投胎成女子,住我隔壁......长大了,让我亲手给他戴一朵红花。”
  张良了然,望着男人眼中的落寞悲伤,及那抿成一条细线的嘴唇,也明白江四那句“爱错良人”是什么意思了。
  朝那方矮小的墓碑,又深深一拜。
  他认识江四,明白了一个理:没有十足十的恶,也没有十足十的善,在命运面前,众生都如尘泥一般卑微。
  朔风哀哀,鸦声四起,本该湛蓝的天空却蒙了一层灰,昏暗阴沉。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章的时候,整个人都很闷,阴沉沉的,爽歪歪喝在嘴里都不甜………

第52章 局中局(一)
  二人告别了男人和豆子,即刻便去了长白岭。日夜兼程,唯恐王后先一步下毒手。抵达长白岭,依照江四的指示寻到李嬷嬷,却得知,她老人家已然病逝两载。
  好不容易燃起的火星子又熄灭,张良低落不已。韩非转了转眼珠子,对上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暗号,问李嬷嬷生前可交代过什么。
  守门的老叟眼眸一虚,端起高深莫测的表情,道:“做了亏心事,午夜梦回时,自然害怕鬼敲门。”
  张良与韩非会心一笑,一出好戏已然谋划在心头。
  王后素有心疾,时常看到一些东西就脸色发白,浑身颤抖。悉心留意之下,发现王后怕的这些东西,都是当年文美人的挚爱。首当其冲的便是彼岸花,别说花瓣、图样,连类似样式的首饰都不能有。伺候王后的宫人都眼观鼻鼻观心,谨慎万分。
  她既然怕,心里便有鬼,既然心里有鬼,便要让它在人前露相。
  鬼这东西,信便有,不信便无。都是自己吓唬自己,杯弓蛇影,若心里不干净,夜里看到个树影便也害怕。
  时又逢七月十五,百鬼夜行。天时地利,只差个人和。
  张良素来小点子多,这样的好机会来了,他自然当仁不让,回去的路上,便一直与韩非谋划商议。
  新郑城中,人海漫漫,欢声鼎沸,与十丈原迥然不同。
  韩非回到九公子府,随即派人去宫里叫了红莲,因为他们要排一出大戏——以鬼捉鬼,以邪斗邪。
  而红莲,便拿到了这出戏的主角——文美人。
  至于另一个被王后害死的江四一角,便落到了阿端头上。
  阿端听到自己要去王宫扮鬼吓王后,怕得话都说不出来,不过韩非允诺给他涨工钱,他便斗志磅礴地扛大旗上山了,其架势,跟当年的伐纣的周文王有一拼。
  而早早离世的先太子韩广,自然由韩非来扮。
  若离也被叫来帮忙,左右缝缝补补是他最拿手的,于是针线一挥,给他们三人量身定做了一套拖地白衣。
  鬼节的当晚,韩非私见韩王,说明案情原委,并以取证据为由,带着韩王去王后寝宫,藏身在偏殿不作声。
  时至三更,三只小鬼便陆续登场,趁着月色,在窗外游离,然后推门而入,用鬼声唤醒熟睡的王后。
  戏文的词儿是张良亲自写的,红莲的文美人就念叨:“彼岸花开不见叶......你本泥土,却想成花......王后本是我的......你坐我的位置,坐得舒坦么......”
  阿端的江四就念叨:“娘娘,奴才没了双手,地下孤寂万分......不如,你来陪陪奴才罢......”
  韩非的先太子便是:“杨美人,你害我性命,让我在地下一个人待了十年,无人谈说,今日......我来找你说说话......”
  三人的分工很是明确,韩非负责打头阵,一面说话,一面套话,让王后自己交代出来。红莲和阿端就负责在后面飘。
  试想,三人都惨死在她手下,蓦然都来“索命”,她自是一面讨饶,一面把罪行和盘托出,解释自己只是鬼迷心窍,并非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