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良卿(张良同人)_作者:青茶木(170)


  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一统天下。
  显然,这人不是项羽。
  张良返回汉地,建议刘邦养精蓄锐,先接下项羽封给他的汉王头衔,再烧毁楚汉之间的所有栈道,以表不犯楚地的决心。
  一连串事件下来,项羽才终于放下疑心,让汉营的人得了几个宁日。
  “厌师兄,好些了么?”
  那天,昏睡了半个月的西门厌终于睁了眼,张良放下手中竹简,轻声询问。
  西门厌抬了抬眼皮,“嗯。”
  张良探着他的额头,温度还是有些高,于是道:“还有些发热,过会儿再喝些药,大抵就痊愈了。”
  西门厌背后千疮百孔,缠满了绷带,哀怨道:“你不挂心我。”
  张良一愣——这个冷冰冰的木头何时会说这种埋怨的话。
  于是问:“此话怎讲?”
  西门厌还未完全清醒,只半梦半醒道:“以前韩非受伤,你会急哭。”
  张良眼中的哀伤转瞬即逝,声音缓了缓,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从他走后,我再没流过眼泪。”
  “借口......”
  空气静默了一瞬,张良被他直勾勾地看着颇有些不自然,于是起身,“要喝水么?我给你倒。”
  话音刚落,就被人猛地拽回去。
  “哎!”
  西门厌也不管伤口是否会崩开,紧紧把人禁锢在怀里,埋在他发间,深深道:
  “让我抱一会儿......”
  固执成性的男人,头一回像个孩子。
  张良下意识抗拒,又怕牵扯到他的伤口,动作不敢很大,“厌师兄莫要这样,我不习惯。”
  西门厌仍是没有放手,道:“我没娶过妻子。”
  张良垂眸,“我知道。”
  “我一直骗你。”
  “我知道。”
  “我比任何人都在乎你。”
  “我......知道。”
  西门厌喉头滚动,闭眸,痛苦地呢喃:“陪在你身旁的人,不能是我么?”
  张良的眸子动了动,许久许久,才开口道:
  “普天之下,只有一个韩非。”
  过后好些年,有人问张良,韩非与西门厌在他心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他道:“韩兄是我今生最爱的人,厌师兄......是我最愧疚的人。”

第83章 大结局(上)
  公元前206年,局势动荡,项羽南征北战,一面平乱一面扩充领土。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再拜张良为军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拉开帷幕。
  军师并非一朝一夕练成,千古谋圣也并非是弹指挥间所成就。张良历经几十年的战乱,见证了秦末汉初的兴衰荣败,也熬出一身的病痛。
  军师营帐的灯火时常亮到半夜,偶尔还穿出撕心裂肺的咳嗽。有一回,西门厌怒极了,将他的兵书灯油都扔下山。
  “这些兵书你都背得滚瓜烂熟,再看下去有什么用!你多睡一个时辰,外面的领地不会少一寸!”
  气得张良一个人提着灯去山脚下找,三个月没跟他讲话。
  西门厌拗不过他,最后还是妥协,晚上熬夜再不阻拦,只是学了人家的小厮,盯着他吃东西。
  在遇到张良之前,西门厌是一个很没有耐性的人。
  楚汉相争了四年之久,待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如山倒,节节退到垓下,汉军已成合围之势。
  项羽退到乌江边上,恨恨道:
  “刘邦小儿,若不是当日我在鸿门宴上放你一马,你岂能有今日!若张子房效忠在我麾下,你岂能有今天!”
  刘邦身披盔甲,跨在良驹之上,高声道:“我凭‘谦卑’二字,便配得上今 天。我先知萧何,后识子房,再拜韩信。此三人我皆视为亲友恩师,从不生疑埋怨。反观你,韩信先至你麾下你却不用。范增智谋过人,你却因为小小计谋将其遣送还乡。自负自傲,从来看不上他人之力。如此肚量,你活该今日!”
  项羽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也正是因为被看不起之人打败,他才更加气愤,“我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汝尔小人,不过投机取巧!”
  刘邦眼睛一虚,“你之英勇,的确千古无二。不过,一人英勇,可赢十人百人,千万人英勇,方可赢天下。我刘邦要做的,是后者。”
  项羽愣了愣,抬手望向茫茫乌江,灰沉沉的烟雾笼罩在灰沉沉的江面上,看不到远处,视野万分阴暗。
  胜负分明之时,胜者说的废话都是真理,败者说的真理都是废话。
  汉军如洪水涌去,项羽气结,将手中兵器在半空一抡,鲜血迸溅,无人能够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