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总管成长记_作者:易涵(141)

2019-11-04 易涵 清穿

只是今儿个又不一样了,看苏文脸上多种情绪的转换,似乎是有些苦恼又有种惧怕的感觉,而另一边的主子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但根据他这么多年的了解,主子这个时候也在苦恼中,苏培盛再一次觉得自己真的是老了,已经开始越来越不了解他们的想法了。
这一天就以苏文的落荒而逃,四爷释放寒气而结束的,两人都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只是苦了苏培盛,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他一直都纠结在两人之间。
九月份的时候大队赶回京城,九月末回到京城,康熙虽经过奔波身体不是很好,但依然按时处理朝政,此时的康熙也许已觉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命四爷带着弘晖和隆科多等人视察仓储,而京城也进入了一种异常敏感的状态。
四爷得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明白皇阿玛的用心了,虽然很是高兴但也了解到自己皇阿玛的身体已经快要不行了,于是便将这份兴奋也生生的压了下去。
隆科多自从之前联系上了四爷这条线就一直都隐藏着,并没有人知道他已经是四爷的人了,苏文这也是第一次跟随四爷办理如此巨大的差事。
仓储的地点分布在通州和京师各处,查勘起来非常的繁琐,但因为担忧康熙的身体,四爷并没有好好的休息一下,整日里都埋头做事。
通州西、中、南三仓共三百七十六厫,除去已经支放的以外,其余各厫及院内露屯者四百六十一围,其年久变色之米七成以下已支放一半者四十五厫,四爷在多处计算与查探之后上奏康熙,认为应将此未减价粜卖,使新米入厫,放米领米应有定例,诸王以下均应按厫支给。京师需米甚多,应在京师城垣下另造一仓。
还没有来得及接到康熙的回复,便又回转去往京师勘察仓储,京师的仓储查勘起来比通州的更是复杂一些,四爷、弘晖与隆科多等人分开计算,几人整整在此逗留了将近半个多月,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才终于是有了详细的结果。
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共五百六十二厫,院内露屯共十五围。除去秋季支放的好米之外,剩下的变色之米并不多。四爷在回奏康熙的时候认为今后米石支放应如通州之例进行。朝阳门至东直门另建一仓。
四爷见过康熙之后,心情又变得更加的不好了,只因为康熙身体已经快要不行了,十一月初九日,因为康熙生病的缘故,命令四爷代行主持南郊大祀,这个命令是彻底的打在了众人的心底,大家都在揣测是不是康熙已经决定把皇位传给四爷了?
祭祀的这几日,四爷一直都在斋所致斋,并不断遣护卫、太监至畅春园向康熙请安,苏培盛就在派遣之列,而苏文现在心情却是沉重的,他知道康熙真的就要不行了,这个伟大帝王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
十三日这天,康熙传来命令,命四爷马上赶往畅春园,康熙快要不行了,四爷站起身的时候身子都有些微微的晃动,整个人处于焦灼的状态,就连衣服都来不及换下便向外赶去,苏文也在其后紧紧的跟随。
四爷赶到的时候,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佑、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誐、皇十二子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贝勒胤祯以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都等在了御榻之侧,四爷只匆匆的扫了众人一眼,就跪了下来。
康熙现在忽然间来了精神,但大家心底都是一沉,想到了‘回光返照’这个词语,康熙看着自己眼前跪着的儿子们,一一的看过去最后停在了四爷的身上,其他人也都注意到了,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的情绪。
这时,康熙开口说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若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话一出口,四爷是放下了心里的石头,而八阿哥却是紧紧的握着手,许久才放开,轻轻的呼出了一口气,有一种果然是他的怅然,九阿哥与十阿哥都担忧的看着八阿哥,而十四阿哥则就是怒目以瞪了,就在这时康熙却离世了。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十三阿哥带着隆科多等人跪下说道:“参见皇上!”,这话一出口,其他的阿哥也都一一的跪下,但此时九阿哥站起身喊道:“明明皇阿玛是说的把皇位传给了十四的。”
九阿哥不喊则好,他一喊出口,十阿哥也凑起来热闹,十四阿哥看有人支持自己更是站在四爷的前面一句话都不说,只盯着四爷,还没等四爷开口,张廷玉就带着遗旨走上前宣布了四爷是继承人的旨意,而此遗旨并不像野史中说的那样,它是由满蒙汉三种语言写下的,不可能有更改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