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波自然也影响到了藩国。
中山国倒是无妨,大家刚刚富起来没多久,而且之前户籍普查时候就已经查过一遍,自然没多少工作量。
不过为了响应老父亲的号召,夏安然还是让人在乡野之间晃悠了一番。
倒是另外几位皇子一个头有两个大。
其中最挠头的要当数皇四子鲁王了。
为啥?这位可是最爱建造宫室啊。虽说在自己的藩国内当国王的也没什么宅基地一说,但是耐不住他偶尔兴致来了会随意而为到处改装,这其中踩线的就有不少,现在要拆除这些宫室可把他心疼坏了。
另一个格外苦恼的人倒是让大家有些意外——皇长子刘荣。
他非但违章了,还占用了一部分祭庙土地搭建。
消息传到临江国的时候,刘荣当下就惊出一身冷汗。他自来到封国之后在长安没有半点耳目,突然收到消息,心中有虚的他还以为是父亲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前来警告,忙令人快快拆房。
而事实上,弹劾刘荣侵占祭地的奏报,此时就躺在御史大夫的库房里头,正因先前遍查间谍一事,这些不算很急的弹劾被暂且放置了,刘荣因祸得福,逃过了一劫。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喵:呜哇!!我不活啦!爹抢人才啊!
刘启:=w=
夏喵喵:你自己没人不能自己培养咩?干嘛要抢我的
刘启:=w=
夏喵喵:我又要加班啦!!
夏喵喵:咦?不对,我不需要加班来着,按照西汉政权当小国王的啥都不用管,要加班的是丞相……嘻嘻嘻嘻
刘启:= =
匈奴人:你们汉人大大的狡猾。
匈奴人:妈妈教我不要随便和汉人说话
匈奴人:妈妈说汉人给的糖不能吃
匈奴人: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我怎么就管不住我这张嘴!
汉使者:=w=
第120章 帝国裂变(32)
刘荣被废后就去接手了他三弟原来的封地, 成了临江王。临江所在的都城是湖北江陵,是大汉中线大道的最南端,隔着洞庭湖和长沙国遥遥相望。
比起南边的弟弟所在的藩国, 临江毫无疑问从地理环境也好历史人文也好都要优于长沙国,且其本身又是陆运、河运的枢纽, 因为其生产的木料好, 环境适宜又成为了大汉国弩机专业生产地。
此处自古以来就是人文、经济荟萃之地,总的来说, 如果仅仅是作为皇子的封地, 这地方的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但问题尴尬就尴尬在这个地方太好了。
刘荣就藩以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没地方造宫殿了!
宫殿对于一国之王来说是仅次于陵墓的重要存在, 这并不仅仅是出于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彰显权威的存在,而且奢华、威严的宫殿就是当地的一张活名片。
当外地的商人一看到这地方有一个大宫殿之后就会觉得此处的主人定然极其富有并且握有权势, 也会乐意与你交易并且在此处常驻,学子、农人、匠人亦然。道理就和自己有独幢办公楼的公司看起来逼格总是要比挤在小破楼里面的高大上一点,起码第一眼印象就是如此。
但现在刘荣遇到的问题就很尴尬, 江陵本身是楚国国都,楚国在此建都数百余年, 城市布局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基本上能用的地方都已经被占用了,剩下的就是农田了, 压根没给他留宅基地。
偏偏这些旧有建筑在刘荣看来这些也都是古迹,文艺小青年还真舍不得拆,当然,拆房子本身也需要成本这也是一个因素, 他当年虽然是太子,但真没存下多少钱来, 现在手上的也都是正常的封国资金。
他三弟当年就藩后也是花了大量时间测量地方,宫殿什么的就小小地修了个地基便过世了,刘荣就藩后在祭拜过弟弟之后,便依着继续修建起来。
造呀造的,问题就出来了——地方不够用啊。也不知道是大匠测量时候的问题还是原材料切割时候没控制好的问题,最后这座宫殿就差一点点就能收编,但是再造下去就是太庙的庙外土地了。
西汉和别的朝代不同的一点是,帝皇在各地都修筑了庙。这个庙指的是祭祀的家庙,供奉的是老刘家的先祖,也即是高皇帝刘邦。
在过去是没有这种政策的,此前各王朝一方面因为诸侯王都是异姓王,你在人家异姓王地头弄个自家的家庙算怎么回事。另一方面是没这规矩,家庙是一家之庙,一般来说也就是皇帝家弄一个,哪有人把家庙到处安的?
偏偏西汉有。
这也是西汉的帝皇之道。
春秋战国之后礼乐崩坏,一同崩坏的还有对帝皇的尊重和敬仰,尤其是刘邦出身凡凡,这位平民皇帝在得到民众亲近和拥护的同时难免也失去了民众的敬畏之心。种情况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和管理极为不利,首先民众对于帝王如果失去了足够的敬畏,那么也就代表了施政方面必然会不到位且难以控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