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换不换也是我们本国人说的算啊,这答应了也没事啊。
哪知道就在此后几年内,五国民众骤然间发现国内秦半两挟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大街小巷上行走的本国人中所使用的竟然八成都是秦半两。
这,这不可能!秦国人哪来的那么多钱!
这些钱当然不是老秦人造的,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没有那么多铜钱,铸币的人基本是东方五国本国人。
原因很简单,同等币值情况下,秦半两的铜含量低,其实际价值要低于五国本身的货币,但是它们的法定价值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的货币法定价值都是一块钱,那么秦半两的实际价值是七角,而五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是八角,其中就有一角的差价。
那么自然就会有人盯上这一角钱差价,他们会将五国本国货币大规模收购融化制成秦半两,一角钱看似不多,但那是一枚铜钱,如果数据上去了,这其中的利润自然便十分可观。
说白了,就是用劣币驱逐良币。
而秦国在这其中什么都没做,一切都是五国国内人自己的选择。
老百姓们使用货币追随两个原则,一个是保值性,而如今价值最高的铜钱是燕赵齐三国的货币,这三国用的都主要是刀币,但是燕赵此前长时间战乱,经济实力受损,其货币供给本国市场尚且不够难以流通,齐国一国独木难支。
另一个就是易得性,简单的说就是这种货币在流通中更容易获取和携带,价值也没有那么低,百姓自然就可以接受。
秦半两就是后一种。
但秦半两虽然法定价值一样,实际上它的价值是稍稍打有折扣的,而为了平衡这种关系,东方五国不知不觉间都将货物的价格稍稍抬高了些。
他们开始出现轻微的通货膨胀了,而且渐渐地,五国人们发现,自己的货物在别的国家似乎……不是那么的好卖了?
正当众人隐隐间感觉有哪里不太对的时候,一个人去世了。
那个人正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作者有话要说:
货币战这个事情现代也有,不过现代货币战另外还牵扯到一个作用,那就是以货币为一种可监控信息。
举个例子,美金是全世界通用货币,国际贸易也习惯以美金支付。
因此在美国表示XXX国我要对它进行经济制裁,你们不许和他做生意的时候,他就可以监控相关的美金流动,如果说XXX国出现了美金流出到了某国,他就立刻知道,哦!!你某国不听我的话和XXX国做了生意。
这种监控基本上是不可能避开的,除非你拿现金交易,但现金交易也没啥用,因为有货币号,最多就是难查了些。
所以
所以现在人民币成为了很多国家的结算货币。
w
第223章 大国崛起(8)
得知信陵君过世的消息后, 秦王异人非常大方得派人送了厚厚的一份奠仪并且派遣了使者前去吊念。
在先秦时代,葬礼一件极为神圣的事情, 如果不是深仇大恨都不会在葬礼上闹事, 一旦闹事了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传出去在别人心中都会给你打个低分。
就算是打生打死的诸侯国之间,一旦对方的王死了也要派使者前去吊唁, 一直到旧王下葬之前,任何攻打这一国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极其无礼的行为,当然正在战争中的不算。
就算是死敌也要在葬礼上给人尊重,更不要说信陵君连“敌”这个字都够不上边的关系了。
虽然在外人看来,信陵君阻挡了秦国东征的脚步, 并且是在这个时代唯一能够遏制住秦国的人,秦人必然对信陵君恨之入骨。但自家事自家知, 信陵君确实有几分能耐, 但想要用一支临时组建起来的,当中还混了出工不出力的齐、楚两国的六国联军遏制住秦人还是不可能的。
秦国当时表现出了退让,不过是战略性避战的一种方法,完全谈不上是被信陵君打败, 相反,他们据关不出反而将六国现在的有生力量摸了个透, 虽然还回去了部分土地, 但那些底盘也多半是自己还没经营过的,让出去一点都不心疼。
秦国经过那一战不痛不痒,信陵君可就不一样了, 在秦人的“帮助”和有意宣传下,魏无忌是秦国克星的名声遍传四海。被秦国打压多年的六国吹捧魏无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捧到了最后,终于让魏王忍无可忍。
【世人皆知信陵君,而无人得知魏王】的环境让魏王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猜忌之心,他对魏无忌本身就带有几分防备在,只不过是此前有抗秦保国的需求在不得不忍下。而如今秦国被打回了老家,没有了外力压迫魏王心里头的怀疑泡泡顿时咕嘟咕嘟冒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