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玉鼎此时会如此脑洞大开,主要是发现了饕餮的小秘密之后,他结合曾经就有的一个想法,心里一下子感觉豁然开朗。
早在开天之初,鸿钧机缘巧合之下就已经得造化玉碟残片,正是因为有这件至宝在手,他才能够在之后的修行中,一马当先甩开众人,甚至连罗也追赶不上。
最终鸿钧悟道成圣,然其感念四九天道不全,所以最终舍身以补全天道之缺。
听上去是不错,可谁知道是不是提前挖好的坑?
也许不是天道,但……大道呢?
反正如此一来,天道非鸿钧,鸿钧为天道。
从对方得到造化玉碟残片的那一刻起,可以说双方的梁子就结下了。
天道会安排他出来,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对付鸿钧。
站在天地大义的角度来看,鸿钧此举的确有益于天地,前提是对方真的大公无私。
而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是真的大公无私的话,等到鸿钧与天道相合之后,可以说就光荣牺牲了。
恰恰就是因为对方并没有“光荣牺牲”,这才使得玉鼎走进了天道的眼底!
无论是天道还是玉鼎,在他们能够预见的未来中,鸿钧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还隐隐约约走向了另一个层次。
作为率先开辟出“混元道果”的大能,鸿钧即便被束缚住了一时,却不会被束缚一世。
在这个巨大的纪元之中,他最终还是在某一时刻超越了洪荒众生,乃至于之后的天道六圣都比不过他。
由此可见,罗既然能够一直与鸿钧作对,甚至日后还立下“魔道”,那么身上怎么可能没两把刷子?
玉鼎的想法十分大胆,因为他就觉得魔与神是一样的,这一点直接从其始祖,也就是罗就可见一斑。
罗所作所为,固然不光彩,但是包括鸿钧在内,任何人都无法否定其神的身份。
所以,最初的魔其实是由“神”转化而去的
既然神魔本为一体,那么本来就处于妾身不明状态的饕餮能否得到神位,则关乎着之后的规则运行了。
恍惚之间,玉鼎仿佛看见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正摆在自己面前。
要是他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未来的分叉线
作者有话要说:
玉鼎:“所以你想怎么安顿你的‘私生子’?”
天道:“我没有那么丑的。”
饕餮:“……嗷呜!”
第61章 有缘亿万里来融合
虽然心里大致推测了一下,玉鼎觉得饕餮是在向天道讨要神位。
可说实话,即便他对于饕餮等凶兽们表示同情,却不代表玉鼎会看好他这种行为。
之前玉鼎也觉得,在某些层次上来说,神也罢、魔也好,就算是凶兽,那也是这天地的一环。
大家背上都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也就是他们生来的“象征”。
抛开各自立场与性情不同而衍生出来的对立,大家都是依从规则而生的存在,彼此都有一部分属于天地的本源,所以最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
但在这之前,饕餮必须了解一下,什么是神。
什么是神?
与道同存、与道同休,生而神圣、执掌权柄。
顺应大道而生,本身象征着规则,一切依从天道运行,受万世景仰,高居云端之上,如此,为方神。
可如果,如果因为一己之私,置天道法则于不顾,罔顾公平的准则,则民心流失,气运安能长久?
作为一个神,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控制住自己。
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能够承担得起相应的后果。
这么说,并非是说作为神,需要抛去七情六欲。
而是在某个时候,在他们需要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能够再带有一丝一毫的个人情绪。
之前龙凤麟三族,其实也能够算是先天神族的分支,可是他们为何最后落得个下场惨淡的结果?
究其原因,无非是自己作死。
而今的洪荒,即便还没有流行起“因果”说法,却也有着“天道承负”之说。
天道自行运行,无需旁人替之。
同样的,芸芸众生的一切行为都会在冥冥之中构成定数,最后再返还到自己乃至于后世子孙身上。
所以,如果先祖有大功德,不仅仅自身无虞,甚至还可以荫庇后世子孙。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功德,而是一份孽力,同样也需要有后世子孙来偿还。
正因如此,之前预定代替天道过来审判三族的时候,祖龙他们才会一个个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