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颜如玉_作者:万流千江(165)

  不怪玉鼎不讲义气,实在是带着通天就等于带着一堆麻烦。

  玉鼎下来是找机缘的,可不是找麻烦

  “大罗,圆满,好茫然啊……”

  行走在洪荒之上,玉鼎看着已经恢复生机的大地,原本紧皱的眉头也随即慢慢松开。

  洪荒,听起来似乎是传说中神话的起点。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两个字还代表着另一层意思。

  苍茫、原始、蒙昧

  在鸿钧还没有以身合道之前,天道法则有很多地方都尚不健全,这使得洪荒天地之中的生灵大多都处于“过渡期”。

  说白了,现在除了这些生而神圣的大神之外,底下那些芸芸众生都是按照丛林法则的状态生存的。

  物竞天择,唯有“强者”,才适合存于此间。

  在大地上看着众生百态,见识到了那些生灵的种种行为,其中有着原始的血性争斗,也有种族之间的舐犊情深。

  这些行为,最终只是为了传承血脉。

  玉鼎目睹这一切,却没有出手。

  不能改,那就是它们要走的路。

  “呼……”

  缓缓走到一座山下,玉鼎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恍惚之间,他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什么,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明白。

  怀着这种“似懂非懂”的懵懂心情,玉鼎不知不觉又走回到昆仑山。

  站在山下,玉鼎以仰视的角度看着这座万山之祖。

  目光微微一闪,玉鼎仿佛看见了自己化形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师尊、师伯、师叔。

  重新回忆起师尊所赐的道书,玉鼎突然就明白了。

  修行,并非只是单纯的吸食灵气,也不是按照某一个规则去运行自己的法力。

  那么,修道呢?

  “道可道,非常道。”

  一个冷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而其所说的正是《道德经》开头的第一句。

  玉鼎闻言,眼前不由一亮。

  “自然即道,万物皆道,我亦为道。”

  说出这番话之后,玉鼎感觉整个人一下子都豁然开朗了,同时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他抬头看了一下天空,脸上露出个微笑,随即走进了昆仑山。

  果然,还是需要提点才会醒过来呢。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知道了“路”应该怎么走。

  至于究竟怎么走下去?

  玉鼎觉得自己坚持着,总能够找到答案的,并不急于在这一时之间。

第64章 天地循环生生不息

  在走上昆仑的时候,玉鼎没有使用法力、神通,只是这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往上走。

  千里之行,发于眼前足下,由自身去感悟天地大道,体会自然运行之规律,以此知行合一,方为修道。

  可惜,仔细算来,自他化形以来,已有数万载,可玉鼎却没有真正理会这个道理。

  如今回望起来,不禁有些感叹。

  也亏得是他师尊这样脾气好的,这才没有将自己逐出门墙。

  从山门到达洞府,这中间有着不小的距离,不过却不像千里那么遥远,用心走,总是会到的。

  “我回来了。”

  站在静谧的竹林前,看着那四间竹舍,玉鼎脸上带着一丝浅笑。

  话音刚落,周围的竹子便发出了一连串“沙沙”声,就好像是微风拂过竹林,带起的一丝回应。

  其实,刚才之所以选择这么一步一步走下来,是因为他觉得心没有静下来。

  虽然被天道提醒了一句,以至于他的想法一下子豁然开朗。

  可是明白道理,不等同于玉鼎已经做好了实践的准备。

  此时此刻,玉鼎还在思索着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做。

  道可道,非恒道。

  道,本身并非特指某一种法则,也并非是世界意识,或是某个存在,但其却是一切的起源。

  之前玉鼎曾听自家师伯说过,关于这个起源究竟是什么,连很多先天神都不清楚,不过最后他们达成共识,将其冠名为“道”。

  这里所说的“道”,指的就是一切的起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如此,便为大道。

  这同样也是后是老君所著的《道德经》之中的名句,不过在玉鼎看来,这两句话确实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有与无其实是一致的,这两种不同的状态都在大道之中。

  道生一,乃至于生万物。

  遥想当年,混沌之中万物皆虚,盘古天王生于其中,手执巨斧,开天辟地而四大出现,随即太极两仪四象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