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颜如玉_作者:万流千江(302)

  回想起自己和天元在命运长河中窥见的那一丝痕迹,玉鼎心中唏嘘,同时也很清楚女娲接下来想干什么。

  五方五帝,五德轮转。

  这一循环如果能够彻底构成,无论是对于神族还是人族,皆有莫大裨益。

  众所周知,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清浊分立、阴阳运化,如此方才衍生出了现在的洪荒。

  为神者,至清至阳也。

  如果用阴阳太极来作为例子,神族所代表的就是整个阳极。

  正所谓:“阳极生阴”,所以从这一点上也就能够解释为何魔族始祖乃是罗。

  神魔本一体,区别只在形质。

  但是,无论是神是魔,其本身都是极为纯粹的个体极端。

  简而言之,要不是纯粹的清气,就是纯粹的浊气。

  在神魔映衬之下,人族就显得有些奇怪。

  因为一开始人族的载体是用息壤之土捏出来的,所以本身性质偏阴,后来即便经过女娲血脉与三光神水调和,却也未能脱去原本的姿态,彻底化为纯阳。

  折腾了半天,反而是落得个半阴半阳的混合之体。

  对此玉鼎原先也是甚为不解,可是后来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女娲是在下一盘大棋。

  先天神族,乃是迎合天地规则而生。

  所以等到天道规则愈发健全之后,这天地间新生的神就会随之越变越少。

  一个种族,如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同时整体数量也不增长,那可以说就距离消亡没有多远了。

  偏偏先天神族性质特殊,又无法以寻常的方法绵延子嗣。

  若非本身法则有空缺,否则即便是神相互结为伴侣,也无法生出继承神位的神子。

  换言之,普通的神如果结合之后,即便生下子嗣,那孩子也并非是神。

  没有规则之力铸就而成的神格业位,就代表着没有与道合真的资格。

  如此一来,等到他们从父、母辈那里所继承的神力耗尽,这些“神子”也会如同普通生灵一样面临消亡的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女娲看得比谁都透彻。

  想要振兴神族,前提就必须解决没有新生力的难题。

  正是因为心里存着这个想法,所以在抟土造人的时候,女娲就暗地里留了一手。

  阴阳混合之体,上可以升为神、下可以堕为魔

  在女娲自己看来,人族继承了她的天赋,几乎满足振兴神族的一切条件。

  作者有话要说:

  玉鼎:“我早就看破了这一切。”

  天道:“这是我和你说的。”

  女娲:“和他们打交道可真累呀。”

  

第116章 分神降化治世定伦

  “所以娘娘的意思是想让人族登上神位?”

  目光直视着女娲,玉鼎的手指轻轻在茶几上敲打了一下,随后轻声问道:“不过却不知这是娘娘的意思,还是人族自己的意思?”

  玉鼎的目光在这一瞬间变得无比锐利,此时一瞬不瞬地盯着女娲,不放过这位女神面上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

  其实,想想也知道,人族目前虽然度过了蒙昧期。

  但是在洪荒这种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下,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又谈何野心?

  比起成神,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避免饥寒交迫的生活就已经是他们最想要的了。

  女娲想要通过神人结合,从而不断强化他曾经遗留在人族身体里的血脉。

  如此一来,等到日后将人族推上神位,无形中便能够增强神族的底蕴。

  这种想法的确不错,可玉鼎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先天神族的每一尊神,象征的都是天地一环的规则。

  重新回归正题,神族之所以会面临后嗣凋零的困境,说白了,就是因为天地规则越发健全。

  这样的话,以后就算是要给人族敕封神位,没有天道的许可,哪来的规则之力让你凝聚神格?

  所以说,除非日后神族那些大神愿意分裂自己的权柄,从而衍生出更加多的职位,不然还是解决不了席位不够的尴尬。

  这样的话被推上来的人族所成就的还是神位?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以取巧之法获得天道敕封,那到时候人族达到了最高成就之后,那到底是人,还是神?

  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这些要是不解决的话,玉鼎就觉得女娲提出的建议无法推行。

  毕竟不能只专注于将神族繁衍下去放在首位,更重要的还要考虑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