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祭酒_作者:积羽成扇(252)

“喏。”

亲卫退下。

司空府的书楼又恢复了寂静,好似方才的一切从未发生过。

三日后,吕布得知自己的金车被刘备拦截,大怒,派兵攻打刘备。

刘备早知吕布会突然发难,并不打算正面应敌,率军队入密林,伺机而动。

可刘备未曾想到,他安排得严严实实的内城被心怀叵测者打开城门,放了吕布的军队进去。

只半天的功夫,刘备就接到自己的妻儿又一次被吕布抓走的消息。

刘备:……

来不及悲伤,刘备连夜排查自己身边的奸细,率军回返沛城,被吕布帐下的猛将高顺击败,带着残军撤退。

半路上,他遇到了曹操派来的援军。

刘备面上做出感激之色,心中实已生疑。

这一切,该不会是曹操算计好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天降横财

刘备:……天不会降横财,只会降横死之财。

第134章 反间

刚冒出这个念头, 刘备便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荒谬不经。

他曹操再怎么神通广大, 也不能预先知道自己与吕布的行动吧?而且, 这么做对曹操能有什么好处?

刘备带着一丝怎么都湮灭不了的怀疑, 前去拜会援军首领夏侯。

见到夏侯, 刘备立即将自己摊上的事儿说了,故作颓丧道:“备无能, 非但不能替司空排忧解难,还招来此次祸端,实在羞愧。”

夏侯安慰了他几句, 仔细询问战事。无论敌情、战机, 事无巨细, 极其认真。

见到夏侯这一派不似作伪的反应, 刘备一面游刃有余地应对, 一面琢磨:夏侯乃曹操最器重的亲信, 忠直刚烈, 绝不可能做违背曹操意愿的事。可以说,夏侯的言行某种程度上能象征曹操对他的态度。

如今夏侯毫无异常地安慰他, 认真地与他探讨攻伐吕布的事,承诺助他救出妻儿。可见,曹操并未有把他当做弃子的意思。

刘备心下稍安, 与夏侯抵足而眠,不眠不休地讨论“收复沛城”的战略。三天后,刘备与夏侯兵分两路,一齐进攻被高顺占领的沛城。

对于此次反攻, 刘备颇有信心。他已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又有夏侯的兵马相助,除非出了什么不可控的意外,收复沛城的事,十拿九稳。

正这么想着,前方突然传来“夏侯被高顺打败,败军东逃”的消息。

刘备:……

这还没开始打呢,败得这么快有点过分了吧!?

再怎么处变不惊,刘备此时也有了掀桌案的冲动。

关羽知他心意,横刀指着来报信的斥候:“胡说什么!夏侯将军何许人也,岂会轻易被贼子击退?”

那斥候埋首道:“报!夏侯将军在与高顺军交战时眼疮复发,无力战斗;曹军无人指挥,被高顺率军击退……”

闻言,刘备众人不由沉默。

在场的几人都知道夏侯曾经被流箭射伤左眼,而这伤还是吕布的军队带给他的。以夏侯对吕布的仇恨,他应该不可能故意放水,假装自己眼伤复发,而让自己的部队与友军的部队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跟随在刘备身边的一名文士道:

“与敌军交战时旧疮复发?天下竟有这等巧事?”

觉得巧的不止他一个人。可就是因为太巧了,逻辑上又没有任何问题,才让人不好怀疑。

夏侯又不是傻子,如果真的要故意败退,那也该多撑一段时间,装得像一些,怎么会在开局就用蹩脚的理由跑路?更何况,这样做除了让他的名声受损,能有什么好处?

因此,文士这番话非但无法获得其他人的认同,还让一部人嗤之以鼻。

张飞就是其中之一。夏侯勇猛而尊师重道,与敬重士人的张飞不谋而合。

如今听到有人毫无根据地怀疑夏侯,张飞以身代入,多少有些不痛快:“若夏侯将军无心相助,何必带兵前来与义兄细商对策?又何必身先士卒,做先锋讨伐高顺?”

直接不来或者浑水摸鱼不是更好?吃力不讨好地过来走一遭,平白得罪人,不是闲得蛋疼吗。

刘备也觉得说不通。

在尚未找到动机与理由前,因为表象就轻易地给一个人定罪,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不但影响自身的判断,还会让追随自己的人心寒。

看着被张飞反问得哑口无言的文士,刘备觉得甚是心累。

如今他身边缺少人才,尤其缺少知谋略、识军机的。上回的“李君”也好,这次的“程君”也罢,在分辨局势方面连关羽、张飞两位猛将都不如,更遑论其他。

想到袁绍帐下的沮授、审配、辛毗等谋士,曹操帐下的二荀、戏焕、程昱、郭嘉、崔颂等人才,刘备默默在心中吃了个野果,出声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