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作者:大团团(256)

张邈劝说曹操:“州牧,兖州自身尚且难保,如何能开官府粮仓养那些流民?现在已经有许多人不满了,说是您再慷慨下去,兖州百姓都要没粮食过冬了!”

曹操笑问道:“许多人,这许多人之中能有谁?无非是这里当地的豪门贵族,一群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又哪里知道开仓济民的重要性。”

刘备道:“可东郡的百姓也在说您这样会将兖州给吃穷……”

“百姓们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吗?”

百姓就是生产力,这样的道理都不懂吗?

曹操以事实来说话,颁布了流民们可以劳动还换取相应报酬的政令。

无论是想要有住的地方,还是吃喝,全都需要靠劳动来完成,只要勤恳干活,就能睡屋顶不漏雨的屋子,穿没有破洞的麻布衣,吃碗中没有泥沙的粮食。

流民们以为自己在做梦,此前的忐忑不安,都在曹操实际实施下去的政令中化为了狂喜!

聚集而来的近三万流民,很快就在军队的主持之下井然有序地聚集起来,干活的干活,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更有饥民捧着粮碗,激动高喊:“是苍天看到了黎民们的苦难,派曹青天来救我们性命了啊!”

刘备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只觉得五味杂全,他感慨万千,对身边之人说道:“百姓们拥戴的是能给他们安宁生活让他们吃饱饭的人,曹州牧懂得百姓的可贵,做到爱民如子,才能像现在这样得民心。”

荀彧一脸冷漠,淡淡地哦了一声,询问刘备:“关将军人呢?”

刘备轻笑道:“今日一早州牧就遣人来叫走了二弟,说是有要紧事要委托他做。”

寒风吹够了刘备的背脊,让想要趁机与军师处好关系的刘备狠狠打了个哆嗦,再不敢说半句勾搭荀彧的话来。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曹操大军在外,粮线断断续续, 其中最主要的负责人是夏侯两兄弟, 回到兖州以后, 曹操就听说了夏侯惇受伤的消息, 登门拜访之下得知兖州附近的各处山头已经被黄巾余孽们占据了,他们有的自称黑山君,有的自称白波军, 名头都不相同, 有的取自首领名号,有的取自发动起义的地点,无论他们名字叫做什么, 本质上都是争相呼应配合大贤良师张角作乱的黄巾军。

夏侯惇告诉曹操:“那些黄巾余孽没有固定的地点, 流窜于山间, 靠打家劫舍为生, 看到大军来时他们会避开, 大军走时他们再回来, 好不狡猾。运粮队伍已经聚集了大部分精锐, 可我们还需要留人手守卫兖州,各个村庄都有被黄巾余孽侵扰的情况发生, 等我们去救的时候, 他们又跑没了影子。”

陈宫也对曹操说过:“不能再派送更多人手却运粮了, 否则后方将朝不保夕。此前运输的一批粮食, 调运了大部分的兵力, 以至于兖州内部空悬, 黄巾贼趁乱攻打东郡,以至于我们牺牲了不少民兵。”

夏侯惇就是在最后运粮时遭到了以于绕为首的大批黄巾军围攻,有惊无险地撤退回来,粮草却被抢去了大半。

“于绕所率的黄巾军约莫有多少人?”

夏侯惇神色凝重:“近三万人。”

虽是乌合之众,可一旦那群人抱着必死的决心都要来抢夺过冬的粮食,便是精锐能以一当十也抵抗不住源源不断的围殴。

曹操大约掌握了附近几伙山中黄巾大致情况。

有头领组织,流窜于各地,并且已经具备了部分战场计策头脑的人物在指挥。

“这可就麻烦了,”曹操喃喃道:“黄巾余孽也在学习,他们比几年前更加难缠,假以时日,将会有成气候。”

可黄巾余孽就像是地里的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又像是散落在各地的野兔,神出鬼没,狡兔三窟。

曹操当即召集所有将领,将有生力量尽可能练到极致。

“现在是秋收季节,黄巾余孽要为过冬做准备,而我们,在他们眼中将是最肥美的肉,”曹操对众人说道:“将所有农民兵聚集起来,立即开始加强训练,从今日起,上午负责收粮食,下午负责军事训练,务必在冬日到来前,做好战前准备!”

刘备跟曹操来到兖州以后,将最初跟随他镇压叛乱的义军一同给带了过来,人数虽不多,但架不住他附带了近两千匹马啊!

这两千匹马是投靠了刘备的两位马商所赠,刘备将它们献给了曹操,以此来获得了一郡太守的位置。

从小小县令到一郡太守,可谓是质的飞跃。

众所周知,善于产出马匹的地区位于西凉及边境,像兖州这样既不靠海,也不靠近边境的地区,处处都是险峻的高山峻岭,可谓是高不成低不就,这里最多的兵就是步兵,骑兵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