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商队带去中原的凉州琼浆,指的就是葡糖酒。最先是季盛彦酿造的,他觉得还行,就推广开来。凉州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葡萄,百姓相信官员,林禹州让农署一推广,大家就欣然接受了。
林禹州提着酒,季盛彦拿着卤肉,他们敲开了荀彧家的门。
荀彧这会儿正头疼,送走华佗之后,他就陷入了郭嘉无休止的询问之中,他非要说有一条龙救了他,还说只要找到那条龙,他的身体就能变好,完全不需要戒酒,更不需要喝药。
荀攸乐悠悠地喝茶,能让温文儒雅的小叔叔变得如此暴躁,普天之下只有郭奉孝可以做到。
听到下人来报时,荀彧舒了口气,他将郭嘉丢在书房中,转身就朝外迎去。
林禹州和季盛彦将手里的东西交给荀彧的管家,熟门熟路地往后院走,在照壁处遇到了前来迎接的荀彧,也从他口中得知了郭嘉和荀攸的身体状况。
听到郭嘉要找龙,林禹州挑了挑眉,感觉这位鬼才还挺敏锐的,居然能感觉到青崖的气息。
近半年的相处,荀彧知道林禹州和季盛彦的脾气,他伸手道:“两位这边走,他俩在书房。”
林禹州示意荀彧走在前面,笑问道:“那两位身体刚刚好转,就开始做学问了吗?”
荀彧笑道:“凉州书籍多,他们就算躺在床上,手里也还拿着书。”
林禹州看了季盛彦一眼,再次感受到古代读书人对书籍的热爱程度。
“看路。”季盛彦勾着嘴角轻声道。他们前面,荀彧的书房已经到了。
第179章 三国建功忙(18)
还没及冠的郭嘉带着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就算他摆着一副潇洒不羁的样子,也还透着股稚嫩,再过几年, 等他的年岁阅历增加了,这股伪潇洒不羁就会转化成真风流倜傥。
相较于郭嘉, 荀攸要成熟的多,已到而立之年的他, 身上的锐气并不比年轻人少, 他的眼睛藏着隐忍的智慧, 林禹州能看出,这是一个有抱负,有野心的人。
荀彧为大家相互介绍了一番, 介绍完, 大家又相互拱手行礼。
郭嘉的目光一直在林禹州身上,等他知道季盛彦是军师祭酒后, 注意力就转移了。他看向季盛彦的眼神,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斗志。
外面的天又阴了下来,寒风在书房里打着旋儿, 荀彧见大家相互认识了,便建议道:“外间寒冷,不如去内厅?”
内厅的炕早就烧了起来, 五人进去后, 就盘腿坐在炕上。荀攸和荀彧相对而坐, 郭嘉和林禹州及季盛彦相对而坐, 荀彧为大家倒上茶水,又让仆人送些糕点上来。
“昔日的凉州乃是苦寒之地,经将军一番治理,如今成了乱世中唯一的太平之所在,攸甚是佩服。”荀攸喝完茶水,率先说道。这是他的肺腑之言,随着甄家商队一路西来,凉州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他也只在凉州百姓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荀攸话语中充满了感慨:“孔圣都未曾得见的天平盛世,攸见到了。”
“公达谬赞了,‘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圣口中的大同世界,凉州还远远不及。”林禹州看向荀攸和郭嘉,真诚道:“凉州还需更多的有识之士,助卓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荀攸正要回答,却被郭嘉打断了,他转而问道:“听闻太后大寿,陛下要筵请各地州牧,为其举办寿宴,不知将军可接到陛下旨意?”
季盛彦替林禹州回答道:“太后惊梦,太史令卜算而龟甲碎裂,是为不祥,已取消寿宴。”
“这是你们西来路上发生的事情。”荀彧低声为郭嘉解释,后又好奇:“你怎知此事的?”
郭嘉瞧了荀彧一眼,复又直视季盛彦的眼睛,问道:“谁在洛阳?”
这话问的过了,荀彧正要阻止,林禹州答道:“贾文和居于洛阳调度。”他敢说,也是相信郭嘉和荀攸的人品,更重要的是他有信心能护住洛阳每个情报人员。
接下来的时间,郭嘉和季盛彦来了一场关于洛阳局势的推论,林禹州没有插话,只安静地聆听着,荀彧和荀攸亦如此。
郭嘉年岁不大,但眼界格局已成,对局势的把握也很准。他和季盛彦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洛阳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推测了□□不离十。
郭嘉最后肯定道:“何进不过是一屠夫,只因其妹入宫为后,他才得以入朝为将,可他眼界终究有限,为人狂妄,又优柔寡断,他与十常侍之争,纵然有优势,也会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