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季盛彦负着手站在府邸照壁前,有些日子没见董媛,她真是长高了不少。
“叔叔。”董媛大步走到季盛彦跟前,她感觉时间特别眷顾自家父亲和叔叔,这么些年了,他们还是这样年轻,若是将唇间那些许胡须剃了,都可以跟青崖称兄道弟了。
马超有些憷季盛彦,见到他后,就缩慢慢挪到了赵云身后。孙策瞥了马超一眼,他在猜测着季盛彦的身份,被董媛喊叔叔的人,或许是董卓的弟弟?这人身上的气势好强,让他不知不觉就站直了身体,变得跟将要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
三人中只有赵云稍微自在一些,他能看出对面那人是个高手,非常不简单。
面对众人的打量,季盛彦神色丝毫未动,他对董媛说道:“房间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先去洗漱休息吧。”
董媛点了点头,笑着退了下去,几个少年也在管家的带领下,朝客房走去。
听说董媛进洛阳,郭嘉和荀彧立时就问青崖情况,得知他没回来,荀彧揉了揉额头,郭嘉则毫无形象地倒在了书房的软榻上,“还以为能找个帮手呢……”
他俩现在忙着制定吏治考核的标准,初稿拟定好之后,才能在早朝上回禀陛下。郭嘉侧着身子,语气颇为惫懒:“真不想跟朝堂上那些酒囊饭袋多费口舌。”
“你就知足吧,那些纯粹靠钱财上来的官员已经全被撸下去了,如今还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有真材实学的,不过有些私心而已,人生在世,谁没有私心?”
“我不喜欢蠢材,更讨厌自作聪明的蠢材。”郭嘉瞥了荀彧一眼,起身盘腿坐在软塌上,“你说我若跟将军提议,前去冀州参战,可还行?”
荀彧挑起了眉头,问道:“我们跟袁绍讨董联军交手的有好几路人马,你想做谁的军师?”
郭嘉伸出手指计算着:“吕布,与他共事,会郁结于胸,不考虑;刘备,不喜欢这个人;孙坚,还是算了;青崖不需要帮忙,数来数去,只有曹孟德还附合我心意。”
荀彧没想到郭嘉会正儿八经地回答,他道:“曹操手底下有能力的不少,不缺你这个军师。”
郭嘉“唰”地拉开折扇,刚摇手腕,就被扇出来的寒风刺激地打了个喷嚏。
荀彧低下头,抖着肩膀笑了起来,早就提醒他冬日不适合扇扇子,偏不听。
“别笑了!”郭嘉将折扇丢在榻上,“不是我自傲,这世间,除了季军师,谁还有我聪明?”
荀彧立即答道:“将军。”
郭嘉翻了个不雅的白眼:“将军也不算,他与军师,非人哉。”
荀彧摇头笑道:“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至交好友,他虽然参与了袁绍的讨董联军,却是以曹操卧底的身份进去的,他向曹操推荐了一个谋士,名为戏志才,那是一个不输于你的谋士。”
“戏志才?”郭嘉摸了摸下巴,笑问道:“文若怎么知道这么清楚?你认识这个人?”
荀彧解释道:“早年游学的时候,与他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一个有大才的人。本想将他举荐给将军,却被张邈抢了先。”
能被荀彧如此称赞的人,绝对不简单,郭嘉对戏志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他现在事务繁忙,待他将这一团乱麻的事情搞完,一定要去会一会这位大才。
书房里,荀彧和郭嘉的话题已经从官员考核变成了前方战况,刘协背着双手,踱着步子,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推开书房的门。
可惜天不遂人愿,刘协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在荀彧和郭嘉面前。
“咳咳。”刘协尴尬地咳嗽了两下。
荀彧和郭嘉起身行礼,“拜见陛下。”
刘协伸出右手,朗声道:“免礼。”说完,他就走到荀彧面前,从宽敞的衣袖中掏出一本奏折,“太傅看看这本奏折。”
荀彧结果奏折,只看了两眼,神色就变了。
“前些日子王允让小黄门偷偷跟朕带话,说收集到董将军贪赃枉法的证据,要暗中呈递给朕。”刘协走到首位坐下,他冷着声音道:“那个小黄门已经被朕关起来了,朕要杀王充。”
“陛下不可。”荀彧出声阻止,“王允做这些无非是为了阻止科举制推行,倘若以此杀了他,难免会引起非议。陛下将此事告知将军了?”
刘协摇头,“将军推行科举制,是为了大汉江山,一切非议责难,理应由我来承受。”他很清楚,皇室长久以来都是用外戚压制士族势力,外戚坐大之后,又用宦官制衡外戚,导致各种党同伐异的局面出现。如今董卓给大汉开辟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打破了士族对人才的控制,寒门崛起已成必然,豪门受到打压,也定会反抗,他是刘氏子孙,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就应该承受这份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