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_作者:蒲晓(426)

东汉的早朝原是五更起在崇德殿举行,林禹州摄政之后,就给改了。每日的例行早朝,只需各个机构职位最高的官员参加,辰时一刻开始,最迟三刻结束,若有问题没解决,早朝后单独汇报。

而大朝林禹州也改了一下,每月十五日及三十日各举行一次,大朝时,每个在国都的,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朝会从卯时一刻开始,结束时间,按朝会上讨论的事情难易程度而定。

马车中,林禹州枕在季盛彦腿上昏昏欲睡,皇宫里,刘协也不遑多让。每个孩子都不喜欢早起,刘协同样如此,例行早朝他还能接受,但每隔十五天的大朝,可真要他的小命。卯时开始朝会,就意味着他寅时就得从床上爬起来洗漱。

东汉皇族崇火德,因此黄袍也是红色的,刘协闭着眼睛任由宫女将他穿成一个红彤彤的小团子,然后他又被小黄门抱上御撵,晃晃悠悠地朝崇德殿走。

快到崇德殿时,季盛彦的一声咳嗽将刘协从美梦中惊醒,他睁眼看见了林禹州,对着他叹了口气,“将军,军师。”

季盛彦没有官职,不用参加大朝会,他会去内书房先帮林禹州处理一些事物,所以他向刘协行完礼后就离开了。

林禹州和刘协脸色都不怎好,不过他们一个是互动做多了,一个是没睡够,刘协从御撵上下来,跟着林禹州一起朝崇德殿走去。今儿的早朝肯定会持续很久,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

太阳冲破地平线的禁锢,升入天空之时,这次大朝才告一段落。实际上此次大朝会的议题只有两个,一是提前让参加会试的学子来洛阳是否可行,二是凉州在行省变革中遇到的问题。只是这两个问题牵涉面很广,朝臣们很是议论了一会儿。

能参加会试的学子不过四百多人,提前来洛阳肯定可行,可是学子在路途中的安全要怎么保障才是最难的。凉益并幽四地的还好说,最危险的是扬州学子和徐州学子,他们要经过冀青衮豫四州,这里不仅是洛阳朝廷和刘辩伪朝廷的战场,也是黄巾余党肆虐的地方。

“最后决定让董媛他们将扬徐两地的学子护送到国都。”内书房中,林禹州靠在软榻上,将朝臣商议的结果说给季盛彦听,“董媛一心想上战场,估计不会乐意接护送任务。”

季盛彦摇头,“放心吧,她心思敏锐,会顾全大局。”

“这也罢了,公孙度缺人,他游说举人留在甘陇行省为官,此事不知怎么被华歆知道了,他弹劾了公孙度一本。”华歆历史上也很有名,曹魏三公,指的就是王朗,华歆和钟繇。

“取得举人功名后,的确可以做知县级别的六品官,但是公孙度这种类似‘诱骗’的手段总归是让朝中‘正直’的官员不喜。”林禹州摇头,他能理解公孙度,换做是他,会做的更过分,只要愿意留在凉州做知县的,全部加薪,送房产,送土地,孩子读书免除一切费用,甚至帮介绍对象等等。人才啊,不学着自己去捞去抢,难道真等着天上掉下来不成?

季盛彦坐到林禹州身边,帮他揉腰,“华歆参奏,钟繇怎么说?”

“都是千年狐狸,钟繇为公孙度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这会儿帮公孙度说话,来年轮到他自己了,做相同的事也有了由头。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三方势力人才真多,能人异士说出现就出现,将才军师战场折损的就不少。可到了这个世界,感觉将有才之士全网络过来都不够用,好些个年纪太小,现在根本用不着,能用的人才,要真没了一个,得心疼死。”

听着自己伴侣的抱怨,季盛彦抬眼问道,“此世界比之水浒如何?”

林禹州撇了撇嘴,“半斤八两。”

“那就顺其自然。”季盛彦捏了捏林禹州耳垂,“神魂没完全恢复之前,别累着自己。”

此时林禹州特别想翻白眼,不想让他累,就别折腾他啊,某些事情做过度了,比一整天处理政务还累,虽然他也有爽到,但是事后的疲惫感,真的很恼人。

见林禹州神色有异,季盛彦揉了揉鼻头,他也知道自己昨天过火了,转头看了一眼窗外,他转移了话题,“华歆参公孙度,最后怎么处理的?”

听到这个问题,林禹州笑了起来,“刘协越来越聪明了,甘陇行省人才缺口是大问题,他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华歆,罚公孙度可以,前提条件此事需得解决。”

“呵。”季盛彦眼底闪过幽光,“刘协盯上华歆的门生故旧了?”

林禹州点头,“华歆出身大族,他身边有才学却没有参加科考的人很多,刘协这也是给他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也只有一次,如果华歆没抓住,那他的右都御史也做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