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_作者:蒲晓(428)

听到荀彧的解释,林禹州看了季盛彦一眼,这个症状,难道荀缉是心脏病?倘若是这个病,这个时代还真不好治疗,只能慢慢养着。林禹州又问:“那孩子也在大汉学宫?”

郭嘉摇头,“暂时还没有,公达应该是准备让荀缉自己选吧,在学宫或者在家,都一样。”

四人边逛着文苑街,边聊着一些琐事,很有默契地规避了任何与朝政有关的话题。走到董家书局门前的时候,林禹州挑了挑眉,董卓他爹已经将连锁书局开到了洛阳了?

季盛彦猜到了林禹州心中所想,开口道:“进去看看。”

文苑街的董家书局,面积还是很大的,布局跟武威府的董家书局一样,一楼卖文房四宝,二楼卖书籍,三楼是个小型图书馆,给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和空间,供客人看书。

林禹州四人径直走上三楼。这里是整个书局最安静的地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放着五排书架,按照类别,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种书籍,书籍脊背朝外,上面贴着的白纸,写着各书籍名称。

季盛彦走到朝北的书架前,拿了一本《孟子注释》下来,才翻开,就听见身旁传来了声响,他抬头,看见了一个相貌俊朗的青年。

那青年问道:“这位兄台,你拿这本书是为了科考吗?”

季盛彦合上书籍,“嗯”了一声算做回答。

那青年摆了摆手,劝道:“兄台别误会,若只是为科考,这本注解不合适,这本是山阴先生所写注释,破题立意比较偏,科考最好选择康成先生或是水镜先生的注释。”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吗?”林禹州走到季盛彦身边,他笑问道:“在下林禹州,这是我的好友季盛彦,请问公子如何称呼?”

青年看到林禹州时颇为惊讶,一个相貌如此出色的学子已是难道,居然又来了一个,他拱手道:“在下司马晨。”

“司马?”林禹州眼中闪过一丝情绪,他道:“今科乡试,洛阳解元也姓司马,叫司马朗。”

“他是我堂兄。”司马晨声音微微拔高,语气中的骄傲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见林禹州和季盛彦同时看向自己后,他脸一红,神色微哂道:“让二位见笑了。”

林禹州伸手指着东北角特意隔出来的卡座,笑着询问:“司马兄,不如我们去那边说话?”

大概也察觉到在书架前聊天给其他找书的学子带来了不便,司马朗连连点头,他跑去柜台,交了茶水费用。

郭嘉和荀彧在三楼转了一圈,了解大概的图书分布后,回头却不见了林禹州和季盛彦。他俩找了一圈,才在某个偏僻角落的卡座里,看见了他们。

郭嘉要走过去,却被荀彧拉住了,“你我都参加了大汉学宫的揭幕仪式,那个学子不认识将军和军师,但肯定认识我们。”

郭嘉挑眉,他想低调的逛街,不想被围观,想到这儿,他扯着荀彧的衣袖,将他往楼梯处带,“先走吧,留他俩在这儿,就行了。”

荀彧笑了笑,将手中的书籍放到书架上,跟着郭嘉走了。

林禹州一心二用,自然看到了郭嘉和荀彧的动向,不过他也不在意。跟司马晨聊天,也是想了解一下司马家族的状况和想法。据司马晨说,司马家族很重视朝廷变革举措,家主司马防一直注意这洛阳动向,这次司马朗参加科考,就是司马防一力促成的。

“第一届科考,只有堂兄参加了,我学识差太多,只能跟着弟弟们先到大汉学宫求学,以期学有所成之后,能下场科考。”

林禹州笑道:“司马兄谦虚了,以你的才能,便是今次科考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司马晨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没有反驳林禹州的话。

大家又聊了会儿,直到司马晨的朋友来唤他,才分开。目送司马晨离开后,林禹州为季盛彦倒了杯茶水,“不愧为河内最强世家,司马防居然会让嫡长子试探科考水深。”

“世家内部就如朝局一般,关系复杂,有赞成科考的,当然也有不赞成的,司马防此举,是为了堵住家族内其他人的嘴。”季盛彦将茶水喝下后,又道:“世家大族的生存之道。”

林禹州抿嘴,世家的生存之道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同历史上的诸葛家族。诸葛三兄弟分投三国,史学家称其为“龙虎狗”,诸葛亮投蜀汉,为丞相,是龙;诸葛瑾投东吴,乃重臣,为虎;诸葛诞投曹魏,任将军,为狗。不过称诸葛诞为“狗”,并不是讽刺,此“狗”出自《史记》,表示有功之人的意思。

“能取曹魏而代之的家族,司马家的人从不缺少野心。”林禹州想着刚才的司马晨,看似老实,聊天之时却也知分寸,不该讲的话分毫未露,“都不简单,你说司马懿以后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