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_作者:蒲晓(434)

“说的好。”诸葛瑾笑了起来,只是诸葛亮眼中闪过了一丝怀疑的光。

徐庶注意到诸葛亮的目光,他瞥了诸葛瑾一眼,感觉一项温和谦逊的好友有这么个骄傲的弟弟,也挺让人意外的。不过他突然想起林禹州提起的一件事情,觉得诸葛亮这性格也挺好,便立即开口道:“将军要为陛下选伴读,预计有四个名额,我看子瑜的弟弟挺合适的。”

伴读?诸葛谨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瑾问道:“陛下还没有伴读吗?为何不先朝中大臣的孩子?”君王的伴读,要从多方考虑,这也是皇室向臣子施恩的手段。

徐庶摇头,他道:“是陛下自己提出要在蒙学里选的,将军同意了。别看只是伴读,也是要考核的,不过只要达标了,那就能跟陛下同进同出,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对吧?”

诸葛谨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寓意,他低头看了一眼诸葛亮,从弟弟眼中看到了一丝势在必得的光。他一直都明白自家弟弟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他有着不符这个年纪的野心,或许诸葛家族的人皆是如此,“元直,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个消息。”

“谢什么,能不能选上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徐庶摇了摇手,“你们先到我家住两天,然后我送你去大汉学宫,办理好登基后,再带阿亮去大汉蒙学报名。伴读考核的具体时间还没定,等等就是。”

林禹州提出要为刘协选伴读以后,这件事情就超过了行省改革和科考会试,成了朝廷最要紧的事情。为了得到伴读名额,朝臣们各显神通,不仅冒着危险给林禹州送礼,还偷偷地给刘协身边的小黄门塞礼物,以期他们能为自己的孩子多说好话。

自从王允那件事情发生之后,全朝廷的官员都知道季盛彦跟林禹州“情比金坚”,此后再也没有官员敢宴请季盛彦了,但是伴读事件一出,朝臣们再次躁动起来,季盛彦成了打动林禹州的突破口,所以他又成了宴会场上的“香馍馍”。

拒绝了好几位官员的邀请之后,季盛彦回府邸的途中还遇到好几拨投怀送抱事件,这其中有男有女,一看就是安排好的。让贾诩将这些人都抓起来,季盛彦脸上闪过一丝森寒的光,看来有人想借伴读之事,将朝廷的水搅浑。

“好几拨陌生势力乘着学子进洛阳的机会混了进来。”入夜后,府邸书房里,林禹州将一份资料递给季盛彦,“目前已知被顶替的学子有四人,至于还有没有更加隐秘的,尚不得知。”

这份资料上记录的四个学子,有两个是收到对方大量钱财,甘愿与之调换身份的,剩余两人是被人谋杀后,被拿走了身份,季盛彦看完之后,道:“大汉学宫缺教习,这段日子我过去。”

“也好。”林禹州点头,“朝廷因为伴读之事甚嚣尘上,我担心某些人会将心思动到蒙学的小孩子身上,这段时间我也会盯着一些蒙学。”

夫夫两人商量完这些事,就将话题转到了伴读名单上,林禹州笑道:“诸葛亮跟着诸葛瑾一起来了洛阳,然后再加上司马懿,有热闹可瞧了。”

“青崖传来讯息,孙权跟着孙策一起来洛阳了。”

听到季盛彦的话,林禹州挑了挑眉,东吴大帝啊,在他看来孙权在战场上的才能或许比不上孙策,但于政事上却不必孙策差,“你觉得蒙学的考核,孙权能赢诸葛亮和司马懿吗?”

“名额够。”季盛彦瞥了林禹州一眼,“到底怎么选,最后都要刘协自己决定……”他的话还没说完,抬头看了眼屋顶。

林禹州也发现了,他从笔架上挑了只笔杆略尖的毛笔出来,拿在手上转了转,突然就朝屋顶射去。“霹雳哐啷”的声音传来,有人从屋顶滚落下来。

林禹州朝季盛彦抬了抬下巴,示意他一起出去看。

响动太大,已经惊起了府邸护卫的注意,大管家带着人匆匆赶来。被林禹州用毛笔打落的人穿着夜行衣,蒙着脸看不见相貌,他捂着肩膀,上面鲜血直流,毛笔杆就深深地插在上面。

林禹州挥开护卫,迈步朝那人走去,从来只有他跳别人屋顶的时候,还真没想到有一日会有人混进他的书房屋顶来,这人能逃过护卫们的眼睛,有些厉害。

撤下来人面巾,林禹州发现这人长得很一般,见自己暴露后,他还想自杀,可惜林禹州一个反手,将他的下巴卸了下来。林禹州起身对护卫道:“搜一下他的身。”

“是!”府上出了这样的纰漏,大管家满脸羞愧,他一马当先,领了这差事。大管家将黑衣人上上下下搜了一遍,最后从这人里衣的口袋里搜出了一张纸条,他赶忙将其呈递给了林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