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_作者:蒲晓(446)

“做的很好。”林禹州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他将手抽了出来,给青崖倒了杯冰饮,“过来坐。”

青崖吐了口气,坐了过去,道:“我以为爹会让钟繇做晋州或者直隶的布政使的。”

林禹州摇头,“布政使品级不够,倘若真将钟繇安排过去,那叫贬谪,会遭人非议。”

青崖听懂了,京官外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林禹州看向青崖那张稍显稚嫩的脸,安慰道:“离会试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你要一直呆在大汉学宫,辛苦了。”自家儿子有青龙与太阳的血脉,天性就是向往自由的。

青崖倒是没想这么多,他感觉自己待什么地方都行,“放心吧阿爹,大汉学宫挺有趣的,里面有很多值得深交的学子。”

季盛彦抬头看了一眼青崖,觉得他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也挺好的。

八月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过去,九月初的时候,待在河间的贾诩终于完成了布局,开始着手逮捕董太后势力。河间地区瞬间陷入动荡之中,然而还没等董媛他们真正抓到多少人,就听见董太后与毕岚同归于尽的消息。

消息传到洛阳时,刘协沉默了,根据贾诩传来的情报,董太后的死是因为她与毕岚内讧造成的,她想将洛阳一系列的计划推到毕岚身上,派人毒杀毕岚,却被对方反将一军。

太后薨逝本应该举行国丧,然而刘协却什么都没说,只让贾诩将她尸身收敛,葬入了慎陵。

董媛一行人回京的时候,刘协沉郁的心情才好转,这还多亏了他身边的伴读小伙伴们。有人陪着,刘协才不觉孤独,偌大一个皇宫也总算不空旷。

皇宫中,刘协完成课业后,来到了内书房,他对林禹州说道:“为了科考公平,朕决定,在会试结束之前,伴读们都住在皇宫,先不回家。”

林禹州听到刘协这句话,眉头微皱,那五个伴读才多大?两个月不回家,且不说他们自己愿不愿意,他们的家人会愿意?

猜出林禹州所想,刘协解释道:“孙权哥哥去了豫州,其他家人在江东,洛阳只他一人,回不回家无所谓,诸葛亮将此决定告知了他叔父,已经得到了同意,司马懿和陆逊亦如此。”

林禹州低头问道:“荀适呢?”荀适是五个伴读中年级最小的,两个月不回去,他娘能揍死荀攸。

刘协摊手:“荀适随意,反正他也没有哥哥要参加科考。”

林禹州叹了口气,他盯着刘协的眼睛,问道:“陛下这种做法,是否不信任自己的伴读?”

“当然不是。”刘协很有耐心的解释,“朕了解到诸葛亮及司马懿的哥哥很有能力,而孙权寄住在周院首家,周院首的儿子周瑜也是状元的最强争夺者。朕这么安排,也是为了堵住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嘴,让他们的荣誉得到的更公正一些……”

这个解释让林禹州非常无语,刘协不过是想将小伙伴们留在宫中陪他,却还要胡诌一个这么“高大上”的理由?

见林禹州没说话,刘协喃喃道:“不……不行吗?”

“行。”看着刘协略微忐忑的脸,林禹州眼底充满的笑意,罢了,这是小朋友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行解决吧。

林禹州从小孩儿的想法推测,以为他们不会愿意在皇宫待两个月,但是他忘记了那五个不是普通小孩。早在刘协说出决定时,诸葛亮几人就明白对方心思了,他们欣然接受,而且还很期待。

首先最吸引他们的就是跟皇帝一起上课。郭嘉,荀彧等都是大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但这只是正常课时,傍晚后郭嘉他们偶尔会给刘协讲解更高深的学问,可此时伴读们已经回家了,故而他们错过了不少“进修课”,倘若住在皇宫,就没有这方面问题了。

除此之外,皇宫内的藏书也是伴读们喜欢的,他们年纪小,但智商高,借着住在皇宫内的机会,他们可以抄录很多孤本。而且放学后,一群志趣相投,能力相当的小伙伴待在藏书阁,徜徉在充满墨香味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让人着迷。

最后还有一点儿,是林禹州去校场的时候发现的,诸葛亮他们这些伴读,在蹭刘协的武课。这不是普通的骑射课,而是季盛彦给开的小灶,教得都是真正的功夫,包括轻功。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哪个男孩子不想做侠客?更别说还有轻功这个大杀器。

林禹州看到这些,就放心了,刘协总算真正的从董太后事件的打击中走了出来。

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时,时间悠悠而过。

林禹州接到直隶行省都指挥使关羽率军抵挡住边境游牧部落的叛乱,同时还将幽州的边界往北推进了三舍的消息时,洛阳也即将迎来会试。北方的捷报给这场科举盛事增添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