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无独_作者:放鸽子(124)

  韩信喟叹不已。

  这遭人刻意涂抹上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月录’字样,又用心良苦地混入古籍之中,

  显是仓促之下的藏木于林。

  这十数卷书简,与‘风月’哪有半点干系?

  他目光毒辣,自是一眼即能看出,这便是

  当初汉军进驻咸阳,接管昔日秦都时,由汉将处心积虑地自丞相与御史大夫府中抄掠去的关乎前秦法令、户籍、地形等宝

  贵资料!

  韩信哪里不知,项王既起了争夺天下的心思,纵使军势最盛,世间强捷有力者尽入麾下,但此物仍是至关紧

  要:唯有掌管这批卷宗,方可各地户口之多寡、粮草之广乏,形势之强弱,以及各处要塞险要了若指掌。

  若无此物,

  项王凭借独霸势力,或终也可一统天下,却注定事倍功半。

  韩信于电光火石间,已然想通其中关窍。

  若他所料不

  差,必是因那宫宴上事发突然,刘邦毫无准备,慌乱下狼狈而逃,领残兵败走巴蜀。

  他走得过于匆忙,又为保命,需

  轻装简行上路,根本无法带上这批特意搜刮来的重要档案。

  而命人盗走此些书卷的汉官,自也极具眼光,绝不愿叫楚

  人意识到此物价值,宁可费心思涂抹、将其混入古籍中。

  而楚军高官将领,皆是些不喜读书的军汉,寻常幕僚也不敢

  索取前秦宝物。

  范增虽好奇计,但为楚军倾力谋划,已是身心俱疲,又哪来闲暇翻看古籍。

  诸多巧合下,这批无

  价之宝,竟是一直悄然埋藏。

  直到昨日项羽忽要赏赐爱将,而吕布不为珍宝所动,只将无人感兴趣的古籍尽索来,又

  慧眼识宝,亲手翻出匿于‘风月录’下的真物……才令它们重现天日!

  对上韩信那灼热目光,吕布神容冷肃,高深莫

  测地眯了眯眼。

  他目光悠远,好似沉思着什么,半晌方淡淡地“唔”了一声。

  如此宠辱不惊的大将风范,更让韩

  信心下笃定,贤弟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深藏不露,洞察秋毫。

  事情攸关重大,韩信强捺满心激动,与贤弟一合计,片

  刻也不愿耽误,便由二人亲自将这批再重要不过的卷宗,送至项羽议事的主殿去了。

第47章

  吕布为哄便宜兄长所讨要

  来的这批古书, 竟是歪打正着地解了正为关中内政而焦头烂额的楚国大小官吏的燃眉之急。

  因短了对户籍多寡、钱粮

  开支的所知,而显得很是棘手的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不单是韩信一眼便可看出这批资料的重要性, 楚营幕僚对此都

  是如获至宝,知其不可或缺。

  相比起欢天喜地, 对智谋兼备的吕将军更加赞不绝口的上下文官,项羽面色深沉, 对此

  不置可否。

  无人得以窥见,楚霸王已陷入沉思,发愁的正是该如何赏赐爱将奉先。

  奉先一心为楚,王位不要,沃

  地不取,赏赐不具,甚至偏往巴蜀那穷乡僻壤去。

  但凡是稍怜忠心骨鲠的君上, 都定然要拦住的。

  项羽面容冷峻

  ,眸光深沉, 实则不知如何是好。

  他原是为防着奉先还不甘心, 日后旧事重提, 方赐其亲入宝库取赏的厚待。

  却

  不想奉先实在清廉,金银珠宝看也不看, 只将那无人问津的破书带走, 还从其中寻出了那刘姓逆贼刻意藏下的前秦要宗。

  赏未赏成,却再立大功一件,这下又该如何赏起?

  项羽还为如何补偿、赏赐爱将而苦恼时,关外却是异变突生。

  先前三势联合叛楚时,一直对霸王之诏视而不见的前楚将、今九江王黥布,与其妇翁衡山王吴芮, 轰然发兵攻楚

  。

  九江与衡山本就与楚地毗邻,且楚人多视此二国为盟属,城池丝毫不设防备。

  以至于二人骤然发难下,竟是打

  了楚军个全无设防,堪称势如破竹,一夜连下八所城池。

  黥布自知曾为楚王麾下将领,如此公然背叛旧主,若无个合

  适名目,必然落人口实、受人诟病。

  是以他索性先发制人,在发兵之前,备上帛书罪状,上或真或假地列了项羽八项

  大罪,每破一处城池,即召集当地父老,当众高声宣读檄文。

  那檄文上书的九项大罪,赫然为:项羽违背前楚王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