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无独_作者:放鸽子(16)

  他倒在榻上,双目无神地喃喃自语

  着,对这消息同样感到始料未及的张良则已冷静下来,陷入了沉思。

  疏漏究竟出在何处?

  张良头个怀疑的对

  象,便是立场理应更为亲楚、偏偏对他们更为亲厚的项伯。

  凡事反常即有妖,难道项伯并非是公私不分、为‘义’卖

  主告密的愚蠢,而是范增所行的反间?为的是骗取刘邦信任,赴这场有去无回的鸿门宴,好一举秦王,歼灭汉军势力。

  众所周知,范增与项伯不合,但若那只是假象……

  张良微微摇头,很快自己否决了这一猜测。

  若项伯那晚的急

  迫与坦诚,真是口蜜腹剑者所演出来的话,未免也太过惊人了。

  最重要的是,项羽若铁了心要对刘邦下手,以他贯来

  做派,多会选择堂堂正正地与之开战,光明正大地一决雌雄。

  双方实力本就悬殊,又有现成借口汉军把手函谷关

  不让楚军入,楚军大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起征讨。

  楚军要灭杀汉军,实在是轻而易举。

  何必多此一举,驱使堂

  堂楚国左尹亲自出动,孤身赴汉营?

  哪怕是非对错双方各执一词,贸然歼灭盟友,大义上难免惹人诟病。

  但在诸

  侯分封在即、少刘邦即能少一人裂土封王的情况下,诸侯也只会乐见其成地作壁上观,而非口诛笔伐。

  至于项羽其人

  ,不久前才做出坑杀二十万前秦卒的暴行,哪似会在意口碑风评的。

  将整件事反反复复地想了好几回,张良隐约察觉

  出,应是刘邦画蛇添足出的那件血衣所坏的事。

  然而嬴子婴遭刺杀割首之事发突然,项伯上门告密亦是不期而至,临

  时想到的应对之策,疏漏何止一处,叫一直忌惮他们的范增洞察也不足为奇。

  不论如何,追思旧事已于事无补,当务

  之急,是要如何应对二天后的楚军压制。

  刘邦神色惶惶,如丧考妣,在他想来,此事简直与死局无异。

  在利令智

  昏的那阵子过去后,他在张良这几天的提醒下越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做之事,究竟多么愚蠢:十万汉军,怎能与四十万

  骁勇善战、由项羽所带领的楚军抗衡?更别提还有诸侯军虎视眈眈。

  唯一的办法,恐怕就是趁着楚军尚未反应过来,

  将这秦宫中投降的旧秦禁军与汉军精锐进行替换,然后带上那几万精锐兵,快往巴郡蜀郡的方向逃。

  仗着巴蜀地区的

  天险,外头追兵难入,项羽应也不稀罕深入腹地,那他尚可凭数万精兵割据自守。

  只是外人难入,自己也难出。

  这么一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守于前秦后院,再难有进取之途,更别说去实现他心里的宏图霸业了。

  不过片刻功夫,刘

  邦已清醒地做出了只留心腹精兵,抛下其他人跑路的决定。

  张良听他这么说后,沉默一阵,忽道:“待计穷之时,退

  居巴蜀,确不失为一条上佳后路。”

  他目光雪亮,自然清楚仅靠汉军一支,是断无可能与雄震天下、一呼百应的项羽

  抗衡的。

  眼下要争取的,就是讨好项羽,好在之后分封中得到一块位置不算太坏的封地,才好积蓄实力,发展盟友,

  徐徐图之。

  刘邦眼前倏然一亮。

  他哪里听不出来张良的言下之意?分明是说汉军还有一线生机!

  “劳请先生

  教我!”

  情况紧急,张良自不会卖什么关子,而是将计划全盘托出,让刘邦立即着手去做两件事。

  一是派使者紧

  急前往楚国都城彭城,将因非要履行‘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而被项羽刻意忽略冷落的楚王心护送来此。

  二是派使

  者去楚营周旋,不计一切代价,务必将开函谷关、令楚军通行之日,拖延到楚王心抵达为止。

  项氏亲自拥立的楚王,

  到头来因熊心不愿为傀儡,而渐渐反噬项氏,才有了刘邦的崛起之机。

  楚王心为保有权力,便必须要牵制势头炽盛、

  实力如日中天的项羽,纵观天下诸侯,最得用的人选,莫过于刘邦了。

  楚王心必将不计代价地约束项羽,保住汉军,

  这点毋庸置疑。

  刘邦自也明白这点,一边对张良千恩万谢,一边火急火燎地召来心腹部下,将这两件要紧事给吩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