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康熙当国师_作者:云从龙也(213)

  康熙看看胳膊肘一心一意往外拐的胤礽,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当初来秦淮,还说是帮朕拐大师的,到底是谁拐谁??

  白触动了!白心疼了!浪费了那么多的感情!

  ……朕还给了钱!!!

  这么一想,康熙都感觉自己要心绞痛了,才捂了一下胸口,就听太子完全听不出安慰地安慰:“别想了,是好事啊!等您去世,签个鬼契,还能入我观中呢!到时候我们……四世同观啊!”

  康熙:“……”

  不孝如斯!!!

  康熙能从走到今天,也是极能审时度势的。眼看绝无可能带走太子,他便难免像绝心所说的那样思量:以凡人之躯得罪神明确实不明智,为今之计也只有退让。

  只是临走前,康熙仍是不放弃地想再说几句:“太子入道,你们让我如何向天下交代?”

  绝心耿直:“学我当年金蝉脱壳也行。”

  康熙:“……”

  就是你吧!都是你!上梁不正下梁歪!

  康熙才压下去的火顿时又烧上来了,他一想到自己曾经说过因未曾承欢父母膝下而遗憾,就恨不得冲上去打断绝心的膝盖——但是他肯定打不过绝心和尚。

  也就青阳还算靠谱:“先说太子静养就是了。”后面再看情况编其他理由啦,“圣上一定要记得我说的话,莫生气,莫生气,气坏身子谁得意,气出病来无人替。想想是好事嘛,以后若在朝中被你争我夺弄烦了,可以到青福观来享受一下清净——呃,可能也不是很清静,但至少什么话,您都能和儿子放心地说了。”

  青阳促狭地笑了一下:“这可能就是道门比佛门的优势,入道也不必断亲缘,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前例。”

  绝心忍不住苦苦地看了青阳一眼。

  康熙又有什么办法,分明被青阳气个半死,又不好翻脸,只能憋着气出门,再一看对自己方才经历的困境毫无察觉的八旗子弟,更气了,转头一瞪一直装死的索额图:“你!你是早知道了吧!”

  索额图惶恐,他何其无辜卷入这场矛盾,可又对一切的发展无能为力,只能道:“臣、臣向三清,向佛祖发誓!臣心里向着圣上的啊!出门前臣还诅咒大师早日升天。”

第54章

  康熙走得早了, 不知道转头观里就狂舞了起来,灶王奶奶亲自下厨,当晚就在观内大摆了一场流水席, 为胤礽热烈庆祝。

  上菜的时候, 胤礽还有点忐忑:“万一只是暂时的平静?”

  “怕什么,赵公明师兄是通天教主的弟子呢!”青阳淡定地说, “大不了我带你出东海,去碧游宫蹭住。你爹还让我给你重做个批命,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当最大的社畜未必快乐。”

  胤礽:“……?何为‘舍处’?”

  青阳:“……就是被奏折奴役, 最后活生生累死在案牍上的可怜人。”

  “……”胤礽不寒而栗。

  灶王奶奶亲自摆宴席, 不用宣传,秦淮各处的阴鬼都闻风涌来了。为了防止影响街坊邻居,青阳还大手笔地请了和尚来护持小窄巷, 引得阴鬼们啧啧称奇:

  “真是千古奇谈啊!道观摆流水席,雇和尚坐镇。”

  “嘻嘻,你还不知道呢,这个道士和那个和尚,原本是一家的,爷孙俩一人入佛, 一人入道。”

  “就是, 你看这道观和和尚庙都在一块儿呢, 拐个弯就到了。”

  青阳淡然面对这些大惊小怪的议论:“今天也算是提前庆祝。青恣, 经过这一个月的行行,今日我就可以给你一个答复了。”

  胤礽顿时一个激灵。

  行行,是刚入道者必经的考验, 又叫做“打尘劳”。行行期间, 入道者打理杂务、琐事, 做苦活,偶尔还需要经历一些考验,从而评定此人心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帮助入道者尽快适应道门生活,磨炼品性,培养信念。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是蛮长的,尤其是行行期间还要学会道教基本威仪、掌握基本典籍,仪规、经韵、法器等等都需要掌握。都城隍庙的张双迎道长就和他说过,他们观收弟子,行行起步三年,没有过失才能正式进门。

  胤礽猝不及防听青阳说这话,还以为青阳对他最近的表现有所不满,汗一下就被急出来了,赶紧凑上前几步:“我哪里没做好吗?不会这会儿赶——”

  “……”罗睺用看死人的眼神凝视胤礽,并用弑神枪枪杆,缓缓把这便宜徒孙顶开。

  胤礽:“……我走吧。”

  胤礽不由得抹了把脸,我仿佛不应该存在在这段师生关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