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_作者:洛娜215(279)

  对于小天皇的不舍,足利义满出于对这个亲己派小天皇的耐心,温和解释道:“殿下,大明皇帝慷慨无比,如果他愿意和我朝建立朝贡关系,我们绝不会吃亏。”

  足利义满慷慨直言:“此前南朝的那些吝啬鬼就是试图用些木料皮货鱼干,换得丝绸瓷器等封赏,因此惹怒了大明的皇帝。所以,为了让大明的皇帝对我们生出好感,我们必须要在气势和质量上都压他们一头,以此展现我们的诚心,以图未来。”

  这次的天使来访对于北朝来说可以说是一次跨时代的外交活动,说不定这次招待好了,明朝的皇帝就会认可北方政府的合法性,届时即便没有三神器,小天皇也会获得名声上的正统性。

  名头这个东西,有些人毫不在意,但在关键时候,“名正言顺”这四个字是能够压死人的。

  而即便明朝皇帝不给他们分封,建立朝贡关系于他们而言也是有利无害。不说大明官方的封赏,单单就朝贡时商人夹带的货物一来一回的差价就足够让随行的商户赚个盆钵满盈了。

  要知道,一匹大明的丝绸在日本可以翻手卖出十倍乃至于二十倍的差价,而大明的瓷器在日本那更是有价无市,如果翻手卖给西洋人,溢价甚至可达百倍。

  这也是南方政府笼络商人的一种手段。

  南方政府明言:只有给皇室奉上足够多钱财的商户才能够充当使者前往大明。说白了就是出售使者的身份,若非有这个手段,那个穷光蛋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

  为了笼络大明的使者,足利义满三令五申,一定要将大明的使者招待好,无论他们提什么要求都要尽一切可能地满足。

  要钱给钱,要女人给女人,要礼物给礼物,反正就是一定要把人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但令北方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明派来的使者们都相当年轻,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这些使者的态度居然相当不错,也没什么倨傲的态度,只除了一点……

  “大明的皇帝陛下被北倭王的诚意感动,愿意给予贵方一次机会,接受你们的朝贡,但是由于你们没有朝贡过,生怕你们失了规矩,所以命我等列明清单。”使者双手将一封盖了洪武帝宝戳的卷轴放在了双手向上奉迎的足利义满手中,和蔼道,“足利将军和倭王殿下可以打开看一下,如果有不懂或者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商量。”

  ……嘎?

  北朝的君臣都有些莫名其妙,这朝贡哪有先写好单子的道理,以往不都是大家送什么那边收什么的?但是看这使者的态度,似乎十分肯定他们会答应。

  在使者面前,足利义满也不敢擅自越权,他恭敬接过卷轴后转到帘后,借由影影绰绰的竹帘遮挡打开了卷轴。

  卷轴一打开,足利义满的嘴角顿时一抽。

  这卷轴上的内容,与其说是朝贡名单,不如说是明码标价,明明白白告诉他们上供多少白银和珍珠能够得到什么等级的货物……不,赏赐。

  怎么回事?大明的皇帝是吃错药了吗?怎么会这么锱铢必较?

  帘子外头使者有些意味深长的话语轻轻响起:“我们相信北朝倭王和南朝倭王……虽是同出一脉,但应当有所不同吧。”

  “此前,日本国多次朝贡来的货物我们都无法消化。考虑到有海峡相隔,双方的审美情趣可能有些不同,所以,皇长孙殿下便指示在下列明清单特此说明,也是为了避免贵方重蹈覆辙。”

  “哎,其实这样的朝贡体制我们也是第一次实行,倭王殿下如果有意见也可以提出,我们可以再商讨一下。”

  有意见,当然有意见。朝臣们差点要炸锅了。

  大明的使者垂眸敛袖,一派无辜地补充了一句:“大明的皇帝陛下让臣带上一句口谕:这条规是年幼的皇长孙所列,或许有些过于苛刻,但是皇长孙初涉政务,陛下爱孙心甚不忍反驳,于是承诺,若北朝天皇愿意按此上供,陛下每年都可以接受北朝天皇的朝贡。当然,如果贵方实在难办,也可如南朝一般……”

  顿时,朝臣们想要吐出的反驳全都噎在了嘴里。

  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接受的话,那么他们就能每年都去采购(划掉)朝贡一次,但如果他们不答应的话,就和南朝一样十年一次。

  选择哪个还用问吗?

  卷轴上所写的需求品多为金银,且需求数量着实不小,但对盛产金银的日本国且富得流油的北方政府来说问题倒也不是很大。众人一番盘算后觉得按照上头的标价自己还有得赚,如果再加上跟着使团的走私队伍,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